
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和科技發展的晴雨表,第四屆進博會規劃展出面積3萬平方米。展區參展企業50余家,展區特裝率超過99%。其中500強,龍頭企業數量占60%以上,面積占90%以上,其中包括豐田、大眾、戴姆勒、福特、本田、通用、寶馬、現代、日產、起亞等,匯集了來自德國、日本、美國、韓國的著名汽車品牌,集中展示代表世界汽車工業最前沿的概念和未來的大想法。
電動汽車在賽道上占據主導地位
三秒100公里加速,射程超過560公里,后輪和前輪轉向同一個方向……在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車展上,引人注目的全電動超級卡車悍馬(Hummer)首次在全球亮相。
這款全新的美式硬式越野悍馬,來自通用汽車全球電動汽車平臺“奧創”,這或許就是通用汽車此次進博會的真正意圖。“奧創”是一個集電池、電機和電子控制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概念,是一個三電技術平臺。在過去,汽車是為一個特定的平臺開發的,有專利工程。今天,奧創平臺實現了“統一平臺、多層覆蓋、無線連接、電子架構”,具有靈活的產品衍生能力,滿足各種造型、電池壽命、性能和價格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上個月,上汽通用在浦東金橋的“終極超級工廠”正式投產,這意味著上汽通用新能源核心部件的國產化生產能力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除了酷車,今年進博會展區,多家汽車巨頭上演了一場平臺PK。
現代汽車集團在此次進口博覽會上展示了電動汽車專用的新型e-GMP平臺。從電池和電機到車身和底盤結構,該平臺實現了針對電動汽車特性的優化設計,承載了多項新技術。以e-GMP電動汽車平臺為基礎的電動汽車專用車型IONIQ 5和起亞汽車EV6也在同一舞臺上公開。IONIQ5的內飾也是由環保材料制成的,包括由甘蔗等植物制成的生物纖維。
大眾ID。Family、Audi e-Tron和Porsche Taycan都出現在了舞臺上,但占據C座的是專為量產而開發的MEB純電動汽車平臺。該平臺采用了創新的平板電池模塊布局,提供更長的軸距和更短的前后懸架,以獲得更大的內部空間。電池組具有高度可膨脹性,驅動力水平可根據不同型號的用途進行調整。在展臺上,觀眾可以通過AR體驗MEB平臺的亮點。
豐田剛剛發布了其第一款基于純電動平臺e-TNGA的車型bZ4X的細節。bZ4X概念車在今年4月的上海車展上展出。在博覽會上展示的量產汽車是100%的概念車。
可以預見,未來電動汽車領域的新一輪競爭將更加激烈。
國內外企業同臺競爭
電動汽車已經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了,但是氫燃料汽車還有多遠呢?在第四屆中國國際汽車工業博覽會上,全球氫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上演了“華山劍”,豐田、現代、米其林等世界知名企業和國內“再發明技術”企業相互競爭、展示實力。
現代汽車展示了世界最暢銷的氫燃料電池SUV NEXO、Trailer Drone、RHGV、UAM model等未來氫燃料移動產品。此外,中國版的氫燃料電池汽車“NEXO”也正式亮相。搭載現代汽車第4代氫燃料電池技術的這款新車,在5分鐘內就可以實現800公里以上的混合NEDC行駛距離。
豐田汽車以“構建人與自然共同生活的共同體”為主題,以氫燃料電池技術“FC”和純電動技術“EV”為重點,展示了在全面推進電氣化過程中構建低碳社會的努力。豐田推出了適合中國市場的大功率、長壽命氫燃料電池系統,并展示了在海外受到好評的氫燃料電池汽車“MIRAI”。特別是,豐田將向2022年北京冬奧會提供包括“未來豐田”在內的交通服務車輛。
米其林展示了氫燃料電池耐力車Mission H24。這款車采用了米其林和Symbio提供的氫燃料系統,是一款除了水蒸氣外沒有任何排放的“綠色零排放”賽車。這款車代表了米其林在可持續移動方面的創新和倡議,并將在2025年的勒芒耐力賽上首次亮相。
法國汽車零部件制造商佛吉亞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展示了森比奧的燃料電池反應堆技術(由森比奧、佛吉亞和米其林共同投資),以及其針對輕型和商用車的集成氫存儲系統解決方案,旨在實現綠色和智能出行。
國內企業也不甘示弱。上海重塑科技有限公司帶來最新的130kW大功率“晶星12 +”燃料電池系統及其配套核心部件——ELECTRA反應堆。
據了解,“鏡星12 +”重塑技術是基于應用場景要求自主研發的,多項關鍵技術指標比上一代產品有了明顯提高,進一步提升了燃料電池系統的耐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此次展會的另一個亮點是搭載京星產品的49噸智能燃料電池重型卡車“Singsoo 1”。車輛配備一個12瓶組70Mpa車載氫儲存系統。在實際操作中,只需10多分鐘就可以氫化,射程可達近1000公里。此外,利用L4自動駕駛技術和智能網絡技術,實現車隊運行優化和效率提高。
氫能被認為是目前已知能源中最清潔的能源。氫利用過程的產物是水,可以實現零排放、無污染,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能源之一或能源利用的最終形式。近年來,我國正在加快氫能產業的發展。隨著優惠政策的出臺,氫能產業得到了政策的支持,前景廣闊,也帶動了產業鏈的發展。
從原始設備制造商到零部件制造商,氫能在進博會舞臺上首次亮相。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探索氫能領域,對氫能產業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