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氫項目的全球管道正在快速增長,目前的目標是到2040年電解器裝機容量達到206gw。然而,Rystad能源公司的一項分析顯示,計劃中的項目絕大多數位于水資源短缺的地區。這意味著需要創造一個額外的海水淡化市場,以生產這些項目所需的6.2億立方米水中的大部分。目前正在進行研究和開發,以增加和改進氫項目的內置脫鹽能力,但許多脫鹽裝置將需要在外部安裝——為了使氫成為“綠色”的,它們必須由額外的清潔的、可再生的電力供應。
目前的項目計劃到2040年每年生產約3000萬噸氫氣,每年需要6.2億立方米純凈水。70%以上的氫電解槽項目將位于西班牙和智利等缺水地區,因此,2040年將有近85%的氫容量需要通過脫鹽來獲取水源。
為了確保生產的氫氣是綠色的,海水淡化過程將需要額外的可再生能源能力,因為目前全球只有1%的海水淡化項目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動力。大多數正在運行的脫鹽工廠使用熱能或來自當地電網的電力。
“用水生產清潔的氫將是能源轉型的關鍵因素,但世界上大多數計劃中的綠色氫項目都將位于水資源緊張的地區。這就產生了對海水淡化市場增長的需求,以及對更多可再生能源的需求,這增加了開發商的成本——但也為供應商帶來了機會。
目前綠色氫氣計劃裝機容量排名前五的地區分別是澳大利亞、西歐、中亞、西非和中東。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 Institute)同行評議的信息,除了西歐以外,所有這些地區的水資源壓力都處于中等或更高水平,這意味著對淡水的需求開始威脅到供應能力。在這五個區域以外水資源緊張程度高的國家也有幾個氫電解槽項目,例如,西班牙和智利是水資源緊張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目前正在計劃總共42個項目,預計還會有更多項目。
我們的分析發現,14個綠色電解槽項目是在水資源極度緊張的國家規劃的,53個項目是在水資源高度緊張的國家規劃的,162個項目位于水資源中度或高度緊張的地區。在水資源緊張程度高到極高的國家,氫電解器項目幾乎肯定需要海水淡化來供應它們的水,這可能意味著到2040年每年需要1.257億立方米的海水淡化。阿曼(Alwusta)和沙特阿拉伯(Neom)的一些著名綠色氫項目以及西班牙的許多項目都將屬于這一類。
到2040年,海水淡化的需求將增長5倍,達到5.26億立方米。這將包括綠色氫管道中的重量級項目,如澳大利亞的項目(如totalenergy的HyEnergy 5 GW電解槽)和德國的項目(如Aquaventus到2035年將達到10 GW)。聯合國(UN)預計,到2025年,全球淡水需求將增長60%,僅農業一項。因此,水壓力水平在中等以上的地區最有可能需要發展這種額外的脫鹽能力,以支持綠色氫設施。
雖然在水資源緊張程度低的地區只有少數項目,但其中許多項目都位于近海和/或以近海風能為原料(例如在西歐和巴西)。如果所有這些項目都加入海水淡化,到2040年,對綠色氫的脫鹽水總需求將達到6.2億立方米。
目前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商業化海水淡化設施屈指可數。其中最大的兩個海水淡化項目在澳大利亞,都使用風力發電:Kwinana項目由80兆瓦(MW)的Emu Downs風電場提供電力,而科內爾項目由140兆瓦的Bungendore風電場提供電力。
太陽能光伏也在一些海水淡化項目中發揮了作用,但規模較小,包括沙特阿拉伯的Al Khafji和Yanbu 4海水反滲透工廠。一些商業電解槽系統已經包括反滲透脫鹽裝置。
摘譯自:Rystad能源
相關推薦:
河北氫能“十四五”規劃:以雄安為核心,張家口為龍頭;100座站、1萬輛車、500億產值,擴大氫能在交通運輸、天然氣管道等領域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