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燃料電池技術并不是一項新興技術,在1839年即被英國的WillamGrove發明。20世紀60年代,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將燃料電池應用于雙子星航天飛船,開啟了燃料電池的現代發展史。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引起了能源恐慌,氫能作為一種新興清潔能源開始受到各國政府的關注。20世紀90年代,包括奔馳、福特在內的國際知名車企紛紛推出燃料電池概念車型。進入21世紀后,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發展逐漸成熟,日本豐田汽車于2014年12月推出Mirai燃料電池汽車,續航里程達到502公里,成為燃料電池領域內的里程碑事件。此后,全球燃料電池產業開始快速發展。
全球燃料電池產業發展情況
在全球變暖、化石能源枯竭的大背景下,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從資源和環保角度出發,為構建替代化石能源的可持續發展經濟,積極推進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其中,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與商業化應用在日本、美國、韓國、歐洲等國家迅速發展,各國均制定了燃料電池行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并投入巨額補貼,日本等甚至將發展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提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
日本是全球發展燃料電池尤其是燃料電池汽車最積極的國家,由于國土資源的限制等,90%以上的能源消費依賴進口化石能源,能源自給率較低致使氫能被視為日本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抓手。日本政府早在2014年提出建設“氫能社會”的戰略并發布《氫能/燃料電池戰略發展路線路》,于2017年發布了“氫能源基本戰略”,并為氫能發展提供了巨額資金支持用于研發補貼和購車補貼,極大地推動了氫能和燃料電池領域的技術突破和產業化。以豐田汽車、本田汽車為代表的日本領先車企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研發燃料電池汽車,并從2014年開始陸續向市場投放豐田Mirai、本田Clarity等技術水平較為先進的燃料電池汽車。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長期的技術積累保證了日本氫能及燃料電池的技術水平與市場推廣情況均位于世界領先水平。截至2019年末,日本在運營的氫燃料電池乘用車超過3,500輛,建成加氫站約130座。
近年來,全球主要發達國家陸續發布燃料電池汽車發展規劃,對國家未來中長期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設定了目標,具體如下:
目前,燃料電池根據其應用場景不同可大體分為交通運輸用、固定式、便攜式燃料電池,近年來需求量均呈現快速增長。2020年度全球燃料電池出貨量達1,318.70兆瓦,2015年-2020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6.41%,其中交通運輸領域需求上升尤為顯著。燃料電池整體應用領域由以清潔電站、輔助電源為應用場景的固定式電源向以交通運輸為應用場景的車用電源轉變,具體如下:
我國燃料電池產業發展情況
氫燃料電池汽車早在“十五”期間即被確立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技術路徑之一。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中國制造2025》、《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均明確了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的戰略地位,其根本目標是降低我國能源對外依存度、減少城市大氣污染,推動我國汽車產業跨越式發展。
回顧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歷史,過去十余年間在國家科技計劃和技術創新工程的支持下,我國系統開展了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究、開發、示范和運營工作,初步形成了從燃料電池電堆到整車的研發體系和制造能力,并開展了系統的示范運營。自北京奧運會有20多輛燃料電池轎車和2輛客車在運行,到上海世博會將近200輛各類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運行,到目前在新能源汽車推廣財政補貼政策和科技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支持引領下,以客車、物流車等商用車型為先導陸續在全國范圍內啟動了商業化示范推廣。
受益于此,我國燃料電池汽車銷量于2016年開始快速起步,最近4年燃料電池汽車銷量年復合增長率達到63.26%,2019年度燃料電池汽車銷量達到2,737輛,較2018年度同比增長79%,表明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已經從政府主導的技術探索、示范運營階段發展至商業化初期階段。2020年,受疫情及《示范應用》出臺時間不及預期等因素影響,我國燃料汽車銷量同比出現一定程度下滑。
但同時,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還存在一些關鍵問題,技術水平較國際領先水平仍有所滯后;關鍵材料和部件供應鏈基礎薄弱;制氫、供氫和加氫系統建設進度落后;技術標準和檢測體系滯后等。根據中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路線圖2.0》到2025年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到10萬輛左右,到2035年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到100萬輛左右,同時從電堆基礎材料、控制技術、儲氫技術等方面實現根本的技術突破。
文章來源:氫燃料電池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