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氫能產業熱度不斷上升。在各地陸續頒布實施產業發展規劃的同時,有關公司的布局也在不斷地擴大。
雪人股份4月7日晚間宣布,計劃進行非公開發行,為公司的氫能產業商業化項目籌集資金。4月8日,該公司股價再次漲停,走出了三連板。此前,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石化、隆基股份等大型企業也先后布局了氫能產業。氫能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高昂的成本和技術要求已成為氫能產業發展的瓶頸,應探索更多的模式,鼓勵和支持企業發展氫能。
對“碳中和”有很大的作用
在“碳中和”的目標下,由水制成的氫能正日益進入公眾視野,成為資本爭奪布局的產業領域。清潔、高效、可持續的氫能被認為是21世紀最有前途的清潔能源。
依據國際氫能理事會的數據資料,到2050年,氫能源將負擔全世界終端能源需求的18%,創造超過2.5萬億美元的市場價值,燃料電池汽車將占全球汽車的20%-25%。屆時,氫能將與汽油、柴油一起成為終端能源系統的主要消費主體。
我國在去年十一月公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強調,應有序推進氫燃料電池供給體系建設,包含提升 氫燃料生產的經濟性、儲運和推動加氫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今年的“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還將氫能作為重要的科技前沿和產業改革領域,要求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加速規劃,規劃布局一批未來產業。
隨著政策的出臺,長三角、珠三角、四川、山東等省市級氫能發展規劃相繼出臺,加氫站建設逐步加快。
4月7日,《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根據草案,到2025年,北京應具備大規模推進氫能產業的基礎,氫能產業體系和配套基礎設施應相對完善。培育10-15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氫能產業鏈龍頭企業京津冀地區氫能產業鏈總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減少碳排放200萬噸。
截止到去年底,北京氫能源相關的企事業單位約一百五十家,當中氫能源供應業務領域七十三家,燃料電池領域89家。據估計,到2020年,北京氫能產業產值將達到30億元左右。
在運用層面,氫不僅僅能夠代替汽油作為發動機的燃料,還能夠用以發電和儲能,并有助于調節電網峰值。廈門大學林伯強說過,氫能將在“碳中和”中飾演了1個至關重要的角色,因為它能夠比較穩定存儲和傳輸不穩定的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而且能夠廣泛運用于終端。然而,它在能源儲存和其他傳輸方式方面是否具有足夠的競爭力,還有待觀察。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告知我們,與充電等傳統的能源相比較,氫能源主要是根據電解制備的,無論能量密度還是效率都遠高于傳統的電能存儲的能量密度。因此,氫能的發展在理論上具有很大的前景。
資本看中,巨頭紛紛入局
資本市場也引發了氫能產業的熱潮。4月7日,中泰化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指出,企業將積極推進和科學研究氫資源產業化道路。金宏氣體在調查中還表示,公司長期布局氫能,募集項目還在張家港布局氫能工廠,將處于試產階段;新的子公司眉山金宏也將在未來建立一個氫氣廠。重慶制氫廠即將把產能從每小時2400立方米提高到每小時5600立方米,生產的氫氣已用于7個加氫站。
氫能領域已經成為傳統能源、新能源巨頭企業必須爭奪的領域。在傳統能源領域,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石化、國家能源集團等大型國有企業紛紛進行跨界發展氫能產業。中國石化公布將把氫能源作為企業新能源業務的核心發展趨勢。“十四五”期間,擬建設1000座加氫站或油氫聯合建設站,成為“中國最大的氫能公司”,加快建設“油、氣、氫、電、非”綜合能源服務商。
在新能源領域,光伏制氫成為新的發展出路。3月底,市值超過3000億元的領先光伏公司隆基正式入局氫能,注冊氫能科技公司。根據了解,隆基是世界上最大的硅片制造商和光伏組件供應商,主要是進行單晶硅棒、硅片、電池和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光伏電站的開發。
專業市場比較看好氫能源的發展趨勢。按照平安證券的調查研究報告,19年氫燃料電池產業鏈相關的項目投資規劃資金將實現1805億元。雖然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去年氫能源項目投資仍將為一千六百億元。
“許多能源巨頭都在尋找剛剛起步的氫能源業務的長遠前景。不像風能和光伏發電,有很多人在使用它。“因為技術上的資本投資更高,也更適合大型能源公司部署。”林伯強說。
需要降低成本
雖然氫能產業得到了大量的政策支持,但氫氣儲運成本高、技術難度大依然阻礙著氫能源行業的大規模商業化發展壯大。
“高成本是整個制氫過程中需要解決的最大問題。”江瀚說。對于市場來說,如何降低制氫成本,真正提高氫能的市場價值是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
據了解,氫氣根據其生產來源分為“灰氫”、“藍氫”和“綠氫”。“灰氫”就是指96%的氫來源于化石能源,氫的成本費用較低,但碳強度最多。“藍氫”碳強度相對較低,但成本較高;綠色氫是用可再生能源電解的,零碳排放,成本很高。
根據國際氫能理事會的數據,到2030年,氫能將成為最大的投資份額,預計累計資金缺口將高達200億美元。
“制氫的資金來自哪里?它將用于哪里?”如何推廣?都是未來的問題。”林說:“我們要看是否有可能通過發展‘碳中和’和‘碳交易’來提高氫產業的競爭力,降低成本。”
通過金融手段幫助企業開發氫能,也成為一些地區需要探索的路徑。據悉,北京大興將建設氫能源產業高端裝備制造和應用示范區。在財政方面,設立20億元氫能專項資金,支持創業企業。設立中日國際創新發展基金,支持國際產業合作,為氫能企業提供金融支持。
在未來,氫能的開發成本也有下降的趨勢。2020年7月,中國氫能聯盟與國際氫能理事會發布了《氫能平價之路》研究報告。可見,在規模經濟的影響下,氫氣成本的下降速度將遠遠快于預期,到30年,氫能全產業鏈總體成本費用預估將降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