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氫能協會的一份新報告估計,目前的氫能項目管道如果實現,到2030年將超過3000億美元的投資。這份報告發表之際,全球范圍內氫能項目的宣布正在加速進行,人們對氫氣在能源轉型中的潛力寄予厚望。
據氫能協會的最新報告,30多個國家發布了氫能戰略,這使得全球氫能項目投資額迅速增加。氫能協會由109個成員組成,市值超過8.8萬億美元,包括英國石油、殼牌、西門子能源、豐田、英美資源集團、Snam和Fortescue等公司。
這份與麥肯錫合作編寫的題為“2021年氫洞察:氫投資、部署和成本競爭力前景”的報告估計,到2030年,氫能項目的總投資將超過3000億美元,其中包括800億美元的成熟項目。當然,應該指出的是,這些數字是在假設所有宣布的項目都能成功實現的前提下。
這3000億美元是由228個大型項目組成,其中85%在歐洲、亞洲和澳大利亞。這些項目并不都是像西澳大利亞26千兆瓦亞洲可再生能源中心這樣的大型發電項目,也包括交通應用、基礎設施和大型工業使用項目。
事實上,正是在這些項目中,氫能協會希望看到氫成為最具競爭力的燃料來源。報告發現,到2030年,氫“可以成為20多種應用中最具競爭力的低碳解決方案,包括長途卡車運輸、航運和鋼鐵。”
據氫能協會執行董事Daryl Wilson稱,各成員國正集體“計劃到2025年將氫能總投資增加6倍,到2030年將增加16倍。該計劃將把大部分投資用于資本支出,并且合作、整合和創新也將是重點。”
氫集群
報告特別強調了氫能項目集群部署的重要性。Bloomberg NEF首席氫氣分析師Martin Tengler也對PV Magazine表示了同樣的看法。集群是“從氫氣開始的天然場所,你必須從小型的、需要大量天然氣的產業集群開始,特別是如果它們已經在使用氫氣,比如煉油廠集群、化肥廠等。”
根據報告,有三種類型的集群,并且每種類型的數量都在增加。首先,正如Martin Tengler所說,工業中心已經支持煉油、發電、化肥和鋼鐵生產。第二是資源豐富國家的出口樞紐,也就是說,太陽能和風能資源豐富的國家。第三,港口設施。
澳大利亞在最近建立了由13個集群組成的關系網后,已經在這一方面處于領先的地位。
脫碳
如果這些集群能夠得到培育和轉型,那么在中東、北非、南美和澳大利亞的生產中心之間流動的未來氫能經濟將能夠與日本、韓國和歐盟等需求中心進行貿易。
此外,綠色氫的規模化將有助于在減排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正如豐田汽車公司(ToyotaMotor Corporation)董事會主席和氫能協會聯合主席Takeshi Uchiyamada所說,“氫能有助于深度脫碳,實現全球氣候目標。”
如何快速實現這種規模化,并建立全球氫能經濟,則是另一回事。可再生能源和電解的成本繼續下降,但正如Martin Tengler所指出的,首先我們需要看到國內綠色氫的生產和消費,“盡管有很多關于運輸等的討論,我們還是會先從國內的小項目開始,只有當你有了幾個樞紐后,你才能開始看到關系網,但它們一開始會受到限制,我希望首先看到的是本地生產和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