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聰顯先生是臺灣居民。
他于2018年3月22日從臺北飛來廣州。那天下午,羊城晚報出版社為我的新書《踐行中國式控癌》舉行發布會。出席者很多,湯釗猷院士特地從上海趕來,做了“中國式控癌”演講。我本來期望曾先生能來聽聽湯院士的課,因為他在臺北吸氫幾個月。湯院士倡導的中國式控癌中主要內容是“消滅”+“改造”,吸氫可能就是“改造”。但那天飛機誤點,曾先生未能趕上,他直呼遺憾和可惜。和他一起來的有臺灣企業家林先生和傅達仁夫婦。傅達仁是臺灣著名主持人,他患胰腺癌,本準備去瑞士,林先生力勸他放棄,硬將他請來我院,接受治療(百度搜索: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湯釗猷院士說:“癌癥是動態變化疾病,要因人因時,改造癌細胞,改造造機體。”
曾先生來一趟廣州不容易!他說這是他第一次走出“島門”,看到白云機場那么大,那么漂亮,廣州那么多漂亮的高樓,他說:“不是你們的邀請,我這位鄉下人怎能到這里開眼界呀!”
曾先生患肝癌
曾先生的病史不復雜。2016年10月份他感到右上腹疼痛,去到20公里外的林口長庚醫院檢查,被診斷為肝癌。當時肝內腫瘤有14厘米。醫生給他做了化療,每周靜脈注射一次化療藥,又做了3次肝動脈介入栓塞。幾個月前檢查,醫生說腫瘤很小了,可以不用治療了。
“還有其他治療嗎?”我們不約而同問。來自同濟大學的王博士驚奇地瞪大眼睛,會意地向我笑笑,加了一句:“真這么神奇嗎?”
曾先生取出長庚醫院的病史記錄。肝功能試驗中轉氨酶和堿性磷酸酶稍高,白蛋白和膽紅素在正常范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標志陽性。作為肝細胞癌主要標記的甲胎蛋白沒有升高,這不奇怪,有30%病人是假陰性。最主要的是肝活檢顯示為肝細胞癌。所以,診斷是無容置疑的。
“唔,我每天吸氫。”曾先生恍然所悟,他指著林先生,說:“是林大哥幫的忙。謝謝你。”
曾先生的弟弟是林先生的同學,父親是塵肺病人因吸氫而痊癒,所以對設備存在信任感。他又聽說另一臺商的母親,80幾歲,患胃癌,堅決不開刀,僅僅吸氫,如今已4年,活得很好,于是希望林先生也給予幫助。林口長庚醫院的隔壁有一間林先生的吸氫體驗中心。曾先生每天去到中心吸氫,每天吸2-3小時,即使化療期間,也是治療一結束,他就去到中心吸氫。林先生又提供一種日本的米糠提取制品“納米蕈”,讓他每天口服6包。他說:“吸氫中心的服務人員太好了,不僅給他吸氫免費,有時還請吃飯。”
“你化療期間還偷偷回來做生意,吃得消嗎?”我問。
“我沒有什么不舒服,照樣吃飯、睡覺,還能干這些活兒。人家說化療辛苦,我倒覺得很順暢。”他指著屋里那些加工了一半的板材,“現在臺灣老百姓的日子不好過,不干活兒,怎么生活呀?我還要養家糊口呢!”他的家在桃園縣,離這里20多公里,看來生活是蠻辛苦的。
近幾天訪談,幾乎所有受訪者都反映吸氫后吃得下,有氣力,睡得香,化療期間不掉頭發,也少嘔吐。曾先生現在看起來十分健康,壯實的身軀,紅潤的面孔,與我握起手來真是力大無比,而且滿頭黑發。這看來都與吸氫有關。但我最關心的是他的腫瘤到底怎樣了?
我要求他去醫院復查,至少做個CT掃描。他面露難色,吱唔不語。是錢的問題?臺灣全民健保呀!林先生向我使了眼色,低聲對我說:“臺灣健保不是全包的。”
我拉住曾先生的手,說:“去過大陸嗎?”
他搖搖頭,笑了笑,說:“哪里有機會?”
“我和林先生請你去到廣州。到了我院,做個CT和超聲,查個血。”看他有些遲疑,我就為林先生做主了,說:“林先生負責你的飛機票,我負責你在醫院內檢查費用,好嗎?”我緊緊握住曾先生的手,望著他,說:“廣州現在好漂亮呢,答應吧!廣州見。”
作者邀請曾先生來廣州檢查,他緊緊拉住我的手,說:“教授,你是大好人!”
前面已說了,曾先生和林先生、傅達仁夫婦來到廣州時,我們的新書發布會已經結束。我請他們在陽光酒店吃了晚餐,隨后送去我院住院。由于第二天我要去北京開會,因此當晚我就和病區醫生一起,為曾先生制定檢查計劃。
廣州體檢
第二天晚上,我們在北京的會議剛結束,正在和朋友一起吃晚餐,病區醫生發來微信:曾先生的CT做完了,發現病灶變小了,活性明顯減低,看來治療效果非常好。我們在座的各位情不自禁站起來歡呼!
我迫不及待地回到醫院,立即找到放射科醫生,共同閱片。CT上肝S7、8段有類圓形低密度灶,大小7.8′7.5厘米,邊緣清晰,極少碘油沉積,病灶強化不明顯,呈液化壞死。與2016年11月在臺灣做的CT相比,腫瘤顯著縮小,活性顯著降低。
2018年3月23日廣州復大腫瘤醫院CT:肝右S7、8段類圓形低密度灶,邊緣清晰,形成假包膜,病變內無強化,CT值27HU,內有低密度壞死區(箭頭所指圓圈內),提示腫瘤失去活性,出現液化壞死
作者趕回醫院,與放射科醫生共同閱讀討曾先生的CT片
似乎“無病生存”
肝細胞癌是我國最常見惡性腫瘤之一。首選治療是手術切除。但由于早期無癥狀,獲得診斷時常常失去手術機會。微創消融(例如冷凍、不可逆性電穿孔即納米刀)可使一些無法手術的肝癌獲得“根治”,但仍有60%以上患者既不能手術,也不適于消融。對這類患者,化療不能延長患者生命;經皮肝動脈化學栓塞和靶向藥物(如多吉美)是主要治療手段,但一般認為只能延長“無進展生存期”,不能延長患者總生存期,有認為這些治療在“有效”一段時間后,尚能促進腫瘤生長。
曾先生的肝癌經病理證實是肝細胞癌。根據首次CT上的表現,是一巨大型肝癌,合并肝硬化,無法手術治療。在臺灣僅接受化療和肝動脈化學栓塞。一般情況下,像他這樣的患者生存期6個月左右,但神奇的是,他現在不僅活下來,而且全身情況很好,似乎“無病生存”,原先肝癌占位處幾乎完全液化壞死。雖然不敢說已經治愈,但明顯好轉,是無容置疑的。重要的是,按經驗,憑他僅僅接受了幾次化學栓塞和全身化療,這一結果似乎是難以實現的。曾先生同時吸氫,是否氫分子發揮作用呢?
一些推測
上海潓美研究人員發現,氫分子能抑制癌細胞增殖和運動,促進癌細胞變性和凋亡。給腋下成瘤的動物,或者吸氫(H2)(每天6小時),或者吸氮氣(N2),每周觀察成瘤情況,最后發現吸氫的動物成瘤很慢,長出的腫瘤較小,提示氫氣抑制了腫瘤生長。
動物模型制作:給裸鼠腋下注射腫瘤細胞,或者吸氫(H2),或者吸氮氣(N2),比較腫瘤生長情況
腫瘤動物模型生長:在吸氫條件下,腫瘤生長緩慢,成瘤小(橫坐標表示接種腫瘤細胞后周數。CK表示對照組,H2表示吸氫組)(上海潓美提供)
研究人員進一步做細胞培養試驗,比較在正常氣體和含氫氣體條件下,癌細胞生長狀態,發現在含氫條件下,癌細胞增殖減慢,運動減緩,出現變性和凋亡。
癌細胞培養倒置顯微鏡觀察:在正常氣體條件下,癌細胞增殖旺盛,運動快速(左圖),但在含氫氣條件下,癌細胞增殖受抑制,細胞增大、空泡化(箭頭所指),提示發生變性、凋亡(右圖)(上海潓美提供)
早在1975年,Dole等就在《科學》Science雜志上發表文章,報道給動物連續呼吸8個大氣壓的97.5%氫,有效地抑制皮膚鱗狀細胞癌,首次提出分子氫通過抗氧化作用抑制腫瘤生長。日本學者發現,給肝硬化的動物飲用含氫的水,可預防肝癌發生。有人用分子氫水處理舌癌細胞,發現癌細胞生長受抑制。上海交通大學學者發現分子氫可抑制腸癌動物模型,通過調節氧化還原微環境、干擾與癌細胞增殖相關基因表達,從而促進癌細胞凋亡,抑制癌細胞增殖。
氫分子,已被證明是一種選擇性、無毒、無殘留、極為價廉的抗氧化物質。在中國式控癌的“消滅”與“改造”中,氫分子看來可擔任改造癌細胞、改造微環境的角色。作為癌癥,包括肝癌的綜合治療中一種手段,氫氣,正如本文介紹的曾先生所經歷的,可讓治療變得“順暢“。這對患者乃幸事也。
以上內容轉自其他媒體或為企業宣傳文章,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具體行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