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氫能發展前景廣闊 等技術成熟后開始推動商業化
隨著環保壓力加劇,近幾年新能源發展迅速,而從燃料熱值角度看,氫能源高于天然氣、汽油、煤和乙醇等其他能源。氫氣燃料熱值幾乎是其他化石燃料的3倍多。從發電建設成本來講,氫能源發電建設成本最低。EIA數據顯示,氫氣發電建設成本僅580美元/千瓦,在光伏、風能、天然氣、生物質能、石油發電等眾多方式中成本最低。
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并布局氫能源及氫燃料電池,而日本是氫燃料電池目前發展較為領先的國家,美國是研發氫能和燃料電池最早的國家之一,也曾是領導世界氫燃料電池發展的主要國家。他們都源于其較早的布局以及政府的支持和政策導向作用。日、美很早就開始發展氫燃料電池,其發展初期主要集中于項目研發和示范研究,等技術成熟后開始推動商業化。而中國發展情況,與日、美相似。目前,我國燃料電池行業有較大的增量,處在行業上升階段。
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里,有一條“推動充電、加氫等設施建設”,這是氫能源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開啟了燃料電池的“元年”,氫燃料電池的發展開始進入飛躍期。在非車用市場可再生能源制氫、天然氣摻氫輸運、氫氣冶鋼、氫能軌道列車方面均有示范項目順利推進;但是目前國內氫能源多為車用,目前形成銷量的燃料電池汽車均為商用車,且商用車中又以客車為主,在各地公交車商用示范帶動下,加氫站建設逐步鋪開,城市與區域配套設施逐步完善。
根據中國氫能聯盟的預計,到2050年氫能在中國能源利用體系中的占比有望超過10%,需求量接近6000萬噸,而交通領域作為氫能消費的重要突破口,用氫量將達到2458萬噸,約占該領域總用能量的19%(樂觀情景達到4178萬噸/年,占交通領域整體用能的28%)。屆時全國加氫站需求將達至10000座以上,而直到2019年底現有加氫站僅60座左右,目前國內規劃和在建的加氫站也僅有84座,缺口巨大,而后續發展空間同樣巨大。
近些年,世界各國相繼出臺各種促進氫能源產業發展的政策。產業鏈中由于加氫站這類基建設施是氫能源產業上游制氫與下游用戶的聯系樞紐,是產業鏈的核心,政府對加氫站的補貼和相關規劃非常明確。我國地方政府積極規劃氫能源產業建設,出臺各類補貼政策,部分地區給出100-500萬元的加氫站建設補貼。目前國家能源投資集團、中石化、中石油都開始著手規劃建設加氫站,并且這些大型企業布局的方式、使用的技術對中小型企業發展加氫站起到了帶頭和指導性作用。
綜合來看目前來看各國對氫能的發展都是抱有積極的態度,但是仍需警惕相關風險。其中氫能產業政策與燃料電池汽車補貼政策在未來幾年有支撐力度下降、補貼退坡的可能性,可能導致產量不及預期的可能性。另外受疫情影響宏觀經濟景氣度下降,燃料電池投資及技術突破不及預期,同時加氫站成本下降進程緩慢,都將在后續影響其經濟性及需求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