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5日,內蒙古自治區首臺套100kW級氫燃料電池環衛重卡車正式下線,標志著內蒙古自治區步入氫能領域應用新時代。
圖片來源:科創包頭
據了解,該燃料電池重卡由北奔重汽和上海交通大學共同研發,是包頭市科技局重點支持的項目之一。
該重卡所配套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電堆由上海交大自主研發,功率為150kW,功率密度為3.5kW/L。同時,該重卡還匹配了40Ah的稀土鎳氫動力電池,可保證低溫大倍率放電,實現整車低溫啟動的高性能需求。
此外,該重卡系統集成了4×210L的儲氫氣瓶,經過-30℃低溫冷啟動、6g振動、IP68、煙霧、防水防塵等車用嚴苛驗證,全面達到車規級。
重卡底盤則采用了北奔重汽生產的新能源底盤系統,一次加注氫燃料便可輕松續航350km以上。該重卡具備抑塵、灑水、洗掃等特殊功能,可整車應用于市政環衛場景。
內蒙古氫能產業已成崛起之勢
內蒙古是國家重要的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擁有豐富煤炭資源,煤炭儲量與產量均為全國第一,基于豐富的煤炭資源,內蒙古建立了較為發達的化工產業。
內蒙古的氫能產業就建立在其煤炭資源稟賦之上,目前的項目多與制氫相關。此外,內蒙古還是中國陸上風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據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內蒙古風電并網規模達30.06GW,本地消納規模為29.29GW。
內蒙古下轄的烏海市有豐富的氫源,烏海市及周邊地區焦化產能2900萬噸、電石產能900萬噸、氯堿化工產能400萬噸,焦爐和電石爐尾氣資源豐富,其中富含氫氣,每年可制氫氣總量為81.4億立方米,氫能資源豐富。
烏海及周邊地區還擁有豐富的風能和太陽能,未來可通過再生能源制氫擴大氫資源優勢。
近年來,內蒙古按照國家的部署要求,著力在完善優化產業鏈條、拓展示范應用場景、強化政策保障等方面下功夫,全區的氫能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和潛能。
目前,內蒙古已開始大力度推進氫能產業發展,在內蒙古烏海、鄂爾多斯等地已推出了相關項目,力圖在氫能產業方面有所建樹。
據透露,內蒙古正在醞釀出臺《內蒙古自治區氫能產業發展指導意見》。該《意見》主要圍繞推進氫能產業多元發展、開展氫能關鍵技術攻關等6項重點任務,將從用電成本、氫氣儲運設備制造、加氫站建設與運營等8個方面出臺相關支持政策。
內蒙古吸引了眾多企業落地布局氫能
1月18日,烏海市政府、東華大學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蘇州中車氫能動力技術有限公司以及內蒙古東源科技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協議各方將主要開展大功率氫能汽車應用示范及產業鏈關鍵技術攻關合作。
2020年11月10日,鄂爾多斯市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與內蒙古氫晨、內蒙古治臻、內蒙古嘉資、內蒙古藍能、內蒙古擎動簽訂了氫能產業合作戰略協議。
2020年11月6日,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久泰集團與空氣產品公司三方簽署氫能示范城市創建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將投資、建設及運營產能為15 000標準立方米每小時的高純氫氣變壓吸附裝置和30t每天的液氫裝置,重點布局氫能重卡運輸、城市公共交通等領域,促進托克托縣、呼和浩特市和內蒙古自治區的氫能基礎設施建設和完整的氫能產業鏈布局。
關于北奔重汽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北奔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家為改變缺重少輕局面,引進德國戴姆勒·奔馳重型載貨汽車全套專有制造技術和裝備,依托兵器工業集團雄厚軍工基礎而成立的公司。
北奔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我軍武器裝備輪式化發展的重要承載平臺,構建起NG80、NG08、NG09、NG10四大產品平臺,通過先進的整車總裝、駕駛室、車架、車橋生產線打造北奔重卡精品。
旗下軍品廣泛服務于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等各兵種,民品廣泛應用于水利、電力、石油、礦山、城建、交通及抗震搶險、防汛、預警、危險監測、反恐防暴等諸多工程、專用及特種車市場領域和物流運輸領域,銷往非洲、拉美、東南亞、中亞、中東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