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氫能源汽車
加氫站
■凝心聚力開新局 砥礪奮進譜新篇
在今年自治區“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系統布局5G基站、充電樁、加氫站等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氫能經濟,建設鄂爾多斯、烏海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我市發展氫經濟“家底”幾何?打造“氫經濟示范城市”進展如何?2月2日,記者走訪相關部門和企業,了解情況。
氫能產業鏈前景可期
在海南區烏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基地鴻達興業集團產品展示區,印有“北京航天試驗技術研究所敬贈”字樣的航天模型赫然矗立。2020年,航天院101所與鴻達興業集團共同建成的國內首座軍轉民用液氫工廠在我市投入運營,不僅填補了國內民用液氫生產的空白,也為液氫商業化應用打開了一扇廣闊的大門。
廠區北側數百米開外,自治區首座固態加氫站與研發基地遙遙相望,互相輝映。烏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紅飛介紹,今年,該企業已著手籌備建設年產5萬噸液氫生產項目,預計于2024年投產,屆時,將有力推動我市乃至自治區氫能經濟發展。
2013年,鴻達興業集團開始涉足氫能領域,主要研究副產氫,于2016年建成鴻達氫能源研究院,其子公司包頭市新達茂稀土有限公司負責開展固態儲氫研究工作,為我市建成自治區首個固態加氫站奠定了科研基礎。該加氫站日氫加注能力600公斤,可以提供35MPa、70MPa以及20MPa的長管拖車充氫業務。隨著更多加氫站的建成和5萬噸液氫生產項目的推進,我市良好的氫經濟發展前景將吸引更多氫能上下游企業落戶烏海,助力烏海經濟轉型。
與此同時,烏達工業園區新能源產業園正在加緊建設,鋼結構作業項目土建工程已經基本完成,園區布局初見雛形。烏海海易通銀隆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新能源產業園建成后將用于生產氫燃料電池和組裝純電動公交車。產業園雖未竣工,卻已獲得我市100臺氫燃料電池汽車和300臺純電動公交車訂單,前景無限。
在海勃灣區綜合能源加注站,烏海金財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幾名工作人員正在對一輛海易通銀隆氫燃料電池公交車路試車進行行車性能測試。一座撬裝式加氫站為汽車提供氫能,由烏海金財特來電公司與烏海化工公司合作建成,該加氫站氫氣加注量為500kg/天,可同時滿足50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加氫需求。春節前,預計有15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運達我市。
“氫燃料電池公交車與純電動公交車的不同之處在于該車搭載了50kW燃料電池發動機和44kWh鈦酸鋰電池系統,儲氫系統安裝在車頂,氫瓶工作壓力35MPa,最大氫氣充裝量26.5㎏,”烏海金財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世卜介紹,氫燃料電池車工作原理是通過氫氣和氧氣的化學還原反應產生電,以電驅動汽車行駛,整個過程只產生電與水,達到零排放標準。安全舒適與環保高效相結合的出行理念,適用于城市公共交通線路。
我市擁有豐富的氫氣資源,氯堿制氫具有純度高、成本低的特點,是公認的發展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最佳氫源。作為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配套,加氫站項目的建設也為我市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礎。
從富集氫氣資源到建設加氫站,再到建設新能源產業園、生產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投放城市公共交通,我市初步形成一條完整的氫能產業鏈。
乘政策東風領跑示范
“我市發展氫能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產業優勢和政策優勢。”市發改委副主任鄭勝利介紹,我市是國家重要的煤焦化、氯堿化工基地,焦爐、氯堿化工尾氣可用于制氫的量比較大,副產制氫成本僅為15元左右,市場化推廣氫能源產業發展具備較好的資源和成本優勢。
烏海及周邊地區有許多的礦山機械車輛和柴油貨車可以替換成氫能源車,在節能減排降耗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可以大量減少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改善地區的環境質量。
為加快氫能源產業發展,我市在制度層面給予氫能源產業發展大力支持,先后編制印發了《烏海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并出臺了《烏海市加氫站管理辦法》《烏海市關于加快氫能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烏海市氫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財政補貼資金管理實施細則》等規劃及配套政策。
目前,我市除籌備建設年產5萬噸的液氫生產項目外,每年200臺新能源客運車輛的組裝及生產基地項目、賽思普30萬噸富氫燃料熔融還原非高爐冶煉項目均在加緊建設中;建成了3座加氫站、已購入50臺氫能源公交車將逐步投放我市公交系統運行,各類氫經濟項目開始加快建設進度,形勢喜人。
“十四五”時期,我市將積極開展氫經濟試點示范工作,在煤焦化工、氯堿化工產業中選取重點企業推廣氫能源產業示范項目;不斷完善加氫站規劃與建設,推進氫制備、儲運和加注等基礎設施建設,建成氫能源產業示范區網絡架構;加強與氫能源科研機構合作,創新氫能研發平臺,聚集人才、技術、信息等高端要素,全面推進氫能源產業快速發展,構建我市生產、研發、應用、服務等氫能源全產業鏈平臺體系,為我市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