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氫啟未來網獲悉,12月12日,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的“華瀚”-200型3.0MPa單堆兆瓦級PEM電解槽在華電青海德令哈3MW光伏發電PEM電解水制氫示范站成功投入使用。
該電解槽依托于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燃料電池研究部燃料電池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DNL0301)俞紅梅研究員、邵志剛研究員團隊開發的PEM電解水制氫技術,實現了PEM制氫設備在關鍵材料、核心部件、裝置及系統集成方面的產品化通道,并在工程應用中得到了可靠驗證,標志著產品總體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質子交換膜(PEM)電解水制氫技術具有高效制氫率、高產氫壓力、快速動態響應、寬負荷范圍和無污染等優點,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波動性具有很強的適應性,是與可再生能源發電耦合性最佳的制氫技術之一。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是國內在PEM電解水制氫技術方面起步較早、技術實力較強的研究機構。中國華電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不僅推進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建設,還致力于綠電制氫技術的研究與產業化應用。自2022年起,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與中國華電根據國家氫能發展的重大需求,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展開PEM電解水制氫技術合作。并依托中國華電牽頭承擔的國家級攻關項目,成功研制出3.0MPa單堆兆瓦級PEM電解水制氫裝置。該裝置采用了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自主研發的大面積、低滲透膜電極均一化制備技術,并融入了耐中壓密封布線及預緊封裝、高效氣液分配流場及高耐久性組合電極結構、低功耗中壓電解槽集成等多項關鍵技術成果。此外,基于分級預緊力壓裝等技術,合作團隊成功開發出10至400Nm3/h額定產氫量的“華瀚”系列化中壓PEM電解槽產品,該產品的整體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未來,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與中國華電將深化緊密合作,加速關鍵材料及部件的技術更新,整合相關產業鏈資源。通過降低裝置成本和提升自主化水平,將提高中國華電PEM電解水制氫技術的市場競爭力,引領和推動氫能技術和產業的綠色、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