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首次!海上風電無淡化海水原位直接電解制氫海試成功
作者:官方
來源:北京日報
所屬欄目:科技創(chuàng)新
發(fā)布時間:2023-06-02 14:48
[ 導讀 ]據中國工程院消息,經過專家組現場考察,全球首次海上風電無淡化海水原位直接電解制氫技術海上中試在福建興化灣海上風電場取得成...
據中國工程院消息,經過專家組現場考察,全球首次海上風電無淡化海水原位直接電解制氫技術海上中試在福建興化灣海上風電場取得成功。
這次海上中試于5月中、下旬進行,使用了聯合研制的全球首套與可再生能源相結合的漂浮式海上制氫平臺“東福一號”。該平臺集成了原位制氫、智慧能源轉換管理、安全檢測控制、裝卸升降等系統于一體,成功連續(xù)穩(wěn)定運行超過240小時,經受了8級大風、1米高海浪、暴雨等海洋環(huán)境的考驗。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氫礦,以大海為原料直接制氫是未來氫能發(fā)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由于海水成分復雜,包含90多種化學元素及大量微生物和懸浮顆粒,因此帶來了腐蝕性和毒性強、催化劑失活、電解效率低等諸多技術瓶頸與挑戰(zhàn)。
傳統的海水間接制氫技術嚴重依賴大規(guī)模淡化設備,工藝流程復雜且占用土地資源,推高了制氫成本與工程建設難度。
而海水直接電解制氫技術,國內外知名研究團隊進行了大量探索研究,但是近半個世紀以來,未有突破性的理論與原理徹底避免海水復雜組分對電解制氫體系的影響。
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和平表示,海水無淡化原位直接電解制氫技術在原理上跳出了傳統化學的范疇,通過蒸汽壓差的物理力學驅動,來全部隔開海水中的90多種復雜元素及微生物對電解水制氫的影響,打破世界上原本需要依靠純水制氫的傳統模式。
謝和平院士認為,如果未來能將取之不盡的海水資源直接制氫,并結合海上風力發(fā)電技術,將會改變全球的能源開發(fā)路徑。這一技術的成功研發(fā)對于推動我國綠色低碳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更多制氫方面的新聞歡迎瀏覽:
免責聲明:凡注明來源為“氫啟未來網:xxx(署名)”,除與氫啟未來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者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
違者必究。非本網作品均來自互聯網,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如需轉載,
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有涉及版權問題,可聯系我們直接刪除處理。詳情請點擊下方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