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3日,明陽智能全球首發2000Nm/h堿性水電解制氫裝備正式下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單體堿性水電解制氫裝備。
據了解,明陽智能全新下線的堿性水電解制氫裝備由公司獨立設計并生產制造。本產品采用緊湊型槽體設計和特別設計的電極結構,堅持明陽智能在風電領域一貫推進的“大型化”、“輕量化”設計理念。
業內人士預測,該產品正式推出后,明陽智能在風電整機制造領域積累的供應鏈優勢、產能優勢及其人才優勢將在水電解制氫設備領域得到進一步釋放。明陽智能憑借扎實的工業制造業基礎,可以快速實現規模化供應鏈整合、就近組裝維護、產品迭代及應用場景升級等,在氫能源設備領域形成與風電整機領域相似的競爭力水平。
新型2000Nm/h堿性水電解制氫裝備具有高質能比、低能耗、模塊化、智能化、集成化等突出優勢,將有助于推動制氫產業在科技化與經濟性相融合方面邁上新臺階。對此,明陽智能氫能事業部總經理李士宏表示,該裝備具有10%-110%寬頻調諧制氫能力,在消納可再生能源波動性方面取得了技術突破。
同時,與同等級設備相比,明陽智能新型電解槽長度縮小50%,縮減至4.45米,重量僅55噸。然而,獨特的設計實現了4000-5000A/m2,位居國際同行業頂尖水平。新設備在經濟性上的優勢也體現在能耗更低,以2000Nm/h的制氫設備為例,應用本產品后每小時可省電600KWH。特別是在大規模制氫項目的應用中,單位產能設備的投資可以減少30%。這也為平價綠氫的推廣奠定更為堅實的裝備技術基礎。
明陽智能作為世界知名的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龍頭企業,始終堅持研發創新,構建強大的研發能力、研發團隊和研發平臺。同時,風、光、儲、氫一體化的前瞻產業布局為創新技術轉化成新生產力帶來了有力支撐。技術推動與企業發展充分互聯互動,進一步鞏固了明陽智能的核心競爭力。
日前,明陽智能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積極完善風、光、儲、氫一體化布局,截至2022年9月底,公司新增儲能訂單860Mwh,其中外部訂單460Mwh。
毫無疑問,明陽智能等科技創新型高端裝備制造公司的入局,必將加快氫能產業的發展進程。近年來,由于其應對氣候變化、促進能源系統轉型中的優勢,氫能產業已成為新興產業,更成為了戰略性產業。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干勇曾表示,保守估計,2050年氫能在中國終端能源體系中約占10%,2060年將占15%,成為中國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氫能將納入中國終端能源體系,與電力協同互補,共同成為中國終端能源體系的消費主體,推動形成十萬億級的新興產業。
今年8月發布的《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要促進氫能制儲輸運銷全鏈條發展,鼓勵可再生能源制氫,實施氫冶金行動計劃等、加強氫燃料等低碳清潔能源裝備研發。
與此同時,許多省市也宣布了適用于促進氫能產業發展的政策。9月28日,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發布了《關于印發實施2022年風光制氫一體化示范項目的通知》。根據該《通知》,內蒙古能源局從氫能需求、新能源規模配置、制氫方案、氫能利用等方面組織評估并優選了7個風光制氫一體化示范項目,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審定同意批復實施。
近日,廣州印發的《廣州市電網發展規劃(2022-2025年)》也提出,構建多元清潔能源供給體系。支持電解水制氫產業的發展,促進廣州供電局電氫一體化低碳示范項目、廣州華潤熱電廠制氫及加氫站項目、珠江電廠制氫站等一批氫能制備項目建設。
深圳市在《關于組織實施深圳市2022年氫能產業發展扶持計劃的通知》中提出“市級工程研究中心扶持計劃”,其重點支持領域之一是綠色高效制氫技術工程研究中心,聚焦氫氣綠色高效、低成本、大規模制取,重點開展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固體氧化物電解水、堿性固體陰離子交換膜電解水、生物質制氫等關鍵技術研究。
顯然,我國正在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新能源、新技術、新市場、新配套等正在迅速形成高質量發展的蓄力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