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日凌晨,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本次發射中,多項關鍵技術、材料、精密零部件都有“成都制造”的身影。記者昨日獲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使用的氫氣瓶也來自成都。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所使用的氫氣瓶是我們園區企業生產的。”新津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管委會主任鄭紅自豪地告訴記者,生產能“上天”的氫氣瓶企業是中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材科技”)。
由于氫氣具有易燃性,因此日常儲存和運輸的安全性尤為重要。當飛船返回艙返回地球時,會以每秒幾公里的速度與大氣發生劇烈摩擦,這對氫氣瓶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制造這些氫氣瓶的中材科技究竟是一家怎樣的公司,憑實力“登上”神舟十三號?記者走訪后了解到,中材科技位于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是成都市高新技術企業、準獨角獸企業,主要從事燃料電池儲氫鋼瓶、車站儲氫鋼瓶、儲氫系統、無人機儲氫鋼瓶、特種鋼瓶及大口徑復合材料運輸裝置的研發與制造。目前,中材科技已成長為該細分市場的領先者,并參與了《車用壓縮氫氣鋁內膽碳纖維全纏繞氣瓶》、《氣瓶壓力循環試驗方法》等國家標準的制定。
“中材科技不僅可以為航天領域生產氫氣瓶,在民用領域,中材科技擁有亞洲唯一的燃料電池氫氣瓶拉深自動化生產線。”鄭紅表示,氫氣瓶是氫能汽車的核心。在零部件方面,中材科技生產的氫氣瓶已被多家世界知名汽車廠商采用,市場占有率長期位居全國前列。
在氫能源和燃料電池產業鏈中,中材科技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這家優秀企業正在連接上下游氫燃料電池、氫燃料汽車、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系統等環節,共同打造成都氫能源產業鏈。
多方參與
打造氫能源汽車產品
排氣管沒有“黑尾”,即使坐在車里也聽不到發動機的轟鳴聲。綠色、環保、零排放,這就是氫能源汽車帶來的騎行體驗……目前,氫能源汽車正逐漸成為未來汽車的發展趨勢,也是減少碳排放、減少排放的重要途徑。
“我司新型氫燃料電池車配備了中材科技的氫氣瓶。”成都銀隆副總經理袁良明向記者介紹。
在開發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過程中,銀隆采用了在同一個產業功能區的中材科技氫氣瓶。
事實上,銀隆氫燃料電池汽車的下線,是氫能源產業鏈多方共同努力的結果。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管委會主任鄭紅表示,產業功能區聚集了中材科技、廣通汽車等多家企業;去年大洋電機的加入,補充了新津氫能產業鏈中的氫燃料電池、氫能發動機系統研發生產等關鍵環節。銀隆與大洋電機簽署合作協議后,雙方共同開發氫燃料電池、氫燃料汽車、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系統等產品。銀隆氫燃料電池汽車就是這種背景下的產物。
氫氣瓶更輕
提高氫能源汽車的經濟性
據鄭紅介紹,這個產業功能區正在構建氫能源汽車生態鏈,初步形成氫能源商用車制造能力。在氫能產業鏈中,各個環節的參與者都在加大研發力度,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推動氫能源汽車更好地被市場接受。
記者了解到,中材科技新引進了省內第一條塑料內膽4型氫氣瓶生產線,并于近日投產。用塑料內膽代替傳統的鋁制內膽,將大大減輕氫氣瓶的重量,提高氫能源汽車的經濟性,推動氫能源汽車更好的走向市場。
在氫燃料電池環節,大洋電氣正在積極引進氫燃料電池系統電堆制造企業的核心部件,進一步完善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的氫燃料電池環節。
產業集群
多地實施氫能產業項目
在成都市,不僅新津區,龍泉驛區(成都經濟開發區)、郫都區等都在加緊實施氫能產業項目,推動氫能產業集聚。
目前,郫都區東方氫能產業園正在加緊建設。將建設西部氫能高端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園區,導入四川省燃料電池重點實驗室、打造氫能科技創新中心、制造中心、科普中心、運維服務及大數據中心、應用示范中心,積極引入產業上下游企業,構建燃料電池核心原材料及核心零部件企業集群。
龍泉驛區(成都經濟開發區)依托雄厚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礎,總投資15億元引進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設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年生產能力10000套。區內新能源整車企業中植一客等已陸續開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研制生產布局,部分產品已投產并投入使用。作為經開區氫能產業發展載體,總投資23億元的成都西部氫能產業園項目正在建設中。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