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鴻達興業采購的年產40萬噸離子交換膜法大型電解裝置順利入場中谷礦業生產基地,但同時,鴻達興業也經歷了連續2次債務違約,信用等級連降4級。一手氫能,一手債務,鴻達興業能否負重過河?氫能觀察簡要梳理了鴻達興業集團的經營狀況與氫能產業布局。
發力氫能源背后的30億債務
近日,鴻達興業方面表示,公司從日本旭化成株式會社(簡稱:旭化成)采購的年產40萬噸離子交換膜法大型電解裝置順利入場中谷礦業生產基地,旨在提升鴻達興業的氫氣產量和市場競爭力。
然而就在本月,鴻達興業集團發布公告稱,“18鴻達興業MTN001”未能如期償付本金和利息。該券是鴻達興業集團第2只實質性違約的債券,也是2021年信用債市場首個違約案例。
受此影響,上海新世紀資信評估投資服務有限公司于1月14日和1月19日兩次下調鴻達興業集團主體的債項信用等級,由BB降至C。根據新世紀評級官網給出的等級定義,C級屬于“投機級”,意為“不能償還債務”。
此外,根據財經類媒體統計,目前鴻達興業集團存續債券6只。在即將到來的2月份,該公司還有2只債券到期,分別是3億元的“18鴻達01”和10億元的“20鴻達興業SCP002”。加上近期違約的“18鴻達興業MTN001”和“20鴻達興業SCP001”,短短3個月內,該集團將應對逾30億元的到期債務。
截至最新報告期,鴻達興業集團總資產為385.93億元,總負債245.05億元,凈資產140.88億元,資產負債率63.5%。從母公司層面看,截至2020年6月末,鴻達興業集團資產負債率已高達95.59%,處于極高水平,償債壓力巨大。
整體來看,鴻達興業集團剛性負債已超200億元,主要以長期有息負債為主,帶息負債比為83%,可以看出有息負債過高,會加重其財務費用負擔,2019年僅利息支出便有7.93億元。
但盡管如此,鴻達興業仍然在氫能源領域進行了大手筆的布局,近段時間動作頻頻。
鴻達興業與其氫能版圖
鴻達興業集團是國內知名的大型化工資源產業集團,主要生產各類塑料化工原料。
2016年,擁有70年氯堿生產歷史的鴻達興業,看好具有產量大、純度高、成本低等優勢的氯堿制氫技術,設立了內蒙古鴻達氫能源及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大力發展氯堿制氫。
通過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和設備,鴻達興業形成了液氫、高純氫氣、超純氫氣等氫氣全業態產能,其純度可達99.9999%以上。去年11月19日,鴻達興業與法液空簽署合作意向書,布局液氫領域。
去年4月鴻達興業在內蒙古烏海市投資興建的中國首條民用液氫生產線,打破了我國民用液氫長期無法自主生產的困局,開創了我國液氫商業化應用的先河。
去年12月1日,鴻達興業披露其完成了民用液氫長距離運輸,將其自主生產的液氫從烏海運抵廣州。盡管氫能媒體香橙會研究院曾對此提出過疑問,表示不清楚在沒放開液氫民用運輸的情況下,鴻達興業的液氫是如何上路的。
此次日本旭化成離子交換膜法大型電解裝置順利交付后,鴻達興業將在生產基地中谷礦業投入使用。據了解,中谷礦業是中國大型的塑料化工原料制造生產企業,生產“天湖牌”PVC、氫氣、氯氣、燒堿等產品,生產裝置水平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據鴻達興業方面人士介紹,“公司將在內蒙古烏海市規劃建設年產5萬噸氫能項目,其中3萬噸為液氫,2萬噸為高壓氣氫,公司在氫能的供應將再上一個新臺階”。
關于這一“年產五萬噸氫能項目”,鴻達興業曾在去年3月9日公開了定增投資預案,擬定增募資49.85億元,全部用于內蒙古烏海化工有限公司年產5萬噸氫能項目。
根據募資時公開的信息,該項目建設周期3年,預計達產后將增加公司年均收入60.62億元,增加公司年均凈利潤13.44億元。
對于今年營利能力逐年下滑的鴻達興業來說,這將是一劑強心針。
2019年,鴻達興業集團實現營收101.15億元,同比下滑7.56%;實現歸母凈利潤3.04億元,同比下滑14.13%;凈資產收益率由4.58%下降至3.75%。
氯堿行業景氣度的下滑影響了鴻達興業集團的盈利能力,因此對于鴻達興業來說,布局政策利好的氫能產業似乎是一個必然選擇。有業內人士分析,2020年是中國氫能發展的政策元年,在政策的頂層設計完成之后,2021年必將是中國氫能大力發展的一年。
鴻達興業董事長周奕豐也表示:“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必須加快能源高質量發展,推進能源綠色轉型,守住能源安全底線。氫能作為我國參與全球能源競爭的重要抓手,是綠色新興產業興起的領航員,有望成為我國實現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