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1日,中科氫易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氫易”)宣布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本輪融資由麟閣創投、國家電投聯合領投,華金資本、銀鞍資本、凡創資本、寧波鎮海產投聯合跟投,所獲資金主要用于復合隔膜產線建設,工藝的持續優化以及補充公司現金流。
值得關注的是,這是中科氫易在半年內披露的第二起融資信息,麟閣創投作為種子輪的領投機構,在本輪亦持續加注。
中科氫易成立于2022年5月,創始人為何慶一博士,核心團隊成員在高分子材料隔膜方向均有深厚的研究以及工程化積累,具備豐富的制氫產業轉化經驗。公司專注于高分子隔膜產品研發,在研產品包括復合膜、離子溶劑膜和陰離子交換膜,主要面向堿性電解水制氫及堿性體系液流電池市場。
進入2023年,隨著新能源產業的奇點來臨,綠氫作為優化替代傳統化石能源、實現碳中和的最優解已成共識。在行業需求的爆發式增長,產業引導政策不斷釋放利好的同時,熱錢也隨之涌入,使得制、儲、運、加、注等各環節投融資提速明顯。
上游制氫端率先“撥云見霧”。公開數據顯示,國內在建及規劃的電解水制氫項目,制氫規模合計超過19GW,在建綠氫項目的制氫規模已經超過2.8GW,業務的持續放量打開了市場空間。市場、資金、政策等多管齊下,也為制氫設備關鍵零部件國產替代的技術突破帶來強大推動力。
其中以堿性電解為代表的制氫技術已發展超過20年的時間,工藝趨向成熟,隔膜作為決定電解槽性能的關鍵零部件,其性能影響著制備氣體的純度以及制氫能耗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電解槽的經濟性、安全性和環境適應性,其仍然存在較大的技術提升空間。
現今,隔膜的技術改良已進入第三代。第一代石棉隔膜因環保問題被淘汰,第二代PPS隔膜占據主流市場,但仍存在親水性弱、電阻過大等痛點,從而拉高單位制氫成本。第三代復合隔膜則在親水性、氣體阻隔性等方面優勢明顯,能有效促進堿性電解槽性能的迭代升級,使其被廣泛關注。
何慶一此前表示,目前國內用的PPS隔膜,在電解槽實際工作條件下,電阻在0.8-1.0Ωcm2,而中科氫易為代表的第三代復合隔膜,電阻在0.1~0.2Ωcm2之間。“僅從隔膜性能的單一角度考慮,使用復合隔膜電解槽的直流能耗就能降低不少。”
與傳統的PPS膜相比,復合隔膜的親水性和氣密性更好,復合隔膜的使用可以有效應對市場對電解槽低能耗和適應可再生能源波動性的需求。
另外,復合隔膜承壓能力更強,國際上要求制氫電解槽壓力達到3MPa,在這種前提下,復合隔膜的大規模使用成為必然。
中科氫易的“技術突圍”亦主要體現在降能耗以及可再生能源適應性上。其次,在多方面對復合隔膜進行優化,包括對泡點、孔隙率、孔徑大小及孔徑分布等,更追求復合隔膜的韌性和離子電導率的有機統一,中科氫易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困擾復合隔膜在惡劣工況下使用的掉粉問題。
此外,在市場前期驗證過程中,中科氫易與國內主流堿性制氫設備企業深入交流,多數潛在客戶對高品質的國產第三代復合膜量產抱有深切期待。在降低成本這一關鍵訴求愈發突出的當下,唯有降本增效,才能一睹“氫”天。中科氫易將遵循“三提一降”(提產、提質、提效、降本)的核心發展脈絡,持續技術攻堅;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復合隔膜的大規模生產,成本將會進一步降低30-40%。
何慶一表示,“通過技術發展與規模化生產雙向驅動,國產復合隔膜將助力堿性電解制氫技術在規模、成本、性能等綜合性能上繼續保持競爭優勢。”這是一條中科氫易的自主創新與國產化替代之路,也是第三代復合隔膜的市場化進擊與狂奔之路,團隊以及投資人均耐心等待屬于中科氫易的“蝶變”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