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氫啟未來網從36氪獲悉,濟美動力完成了近千萬元的天使輪融資,投資方是險峰長青,源合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這一輪融資將用于產品研發和商業化推廣。濟美動力成立于2021年9月,主要研發方向為高性能模塊化氫燃料電池。
該團隊率先將氫燃料電池應用于飛行器上,這項應用并不常見,但利好的政策引導正在顯現。3月23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首次提到“積極探索燃料電池在航空器領域的應用,推動大型氫能航空器的研發”。
濟美動力創始人宋珂表示,在飛行器場景中,與傳統的航空發動機、鋰電池相比,氫燃料電池在能效、低碳和安全方面更具優勢,是更剛需的應用場景。
傳統航空發動機采用機械能量轉換方式,系統效率難以超過50%,并且本身也存在較大的噪聲和震動,使用過程中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溫室氣體排放;鋰電池應用于航空器的問題是受電池本身重量和容量的限制,電池續航短、充電時間短,難以滿足大型航空器的使用。
氫燃料電池的特點在于氫氣熱值是石油的三倍、鋰電池的180倍,使用過程中沒有污染物,充氣速度更高,安全性相對較高。
然而,飛行器燃料電池技術幾乎是所有應用場景中最困難的。宋珂表示,飛行器往往處于多維環境中,伴隨著海拔變化,溫度、濕度和含氧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飛行器對氫燃料電池的輕量化、動態響應能力和單位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濟美動力從電堆和系統結構出發,對傳統氫燃料電池的基礎單元進行了優化調整——車端氫燃料電池的電堆一般超過100千瓦,而飛行器燃料電池一般為千瓦,結構優化空間較大。
例如,宋珂表示,傳統燃料電池的陰極需要安裝空氣壓縮機,這部分起著向電池注入空氣(氧氣)的作用。在濟美動力的結構中,優化了該部件,轉用更輕量的特制風扇代替,考慮到進氣和散熱的作用,形成了一個自洽的熱管理系統。
此外,在氫燃料電池的陽極中,傳統電池一般安裝加氫循環系統,濟美動力也簡化了氫出口的封閉處理,根據反應需要調整氫氣用量。
燃料電池系統一般由燃料電池電堆、空氣供應系統、氫氣供應系統、水熱管理系統和控制系統組成。濟美動力對這些核心子系統做減法,進一步減輕燃料電池的重量,提高單位能量/功率密度,使其更適合飛行器應用場景。
宋珂說,電池模塊化和高性能改造的系統集成能力是濟美動力的競爭力之一。另一方面,公司在雙極板、電堆等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方面形成了自主知識產權,具有積極發展能力。
目前,濟美動力已與某軍用無人機制造商達成戰略合作,與多家eVTOL制造商的商業合作也在談判中。未來,隨著氫燃料電池裝機容量的增加,成本仍有更大的下降空間——數據顯示,到2030年,僅飛行器燃料電池的市場規模將達到910億$。
然而,在飛行器商業化后,宋珂表示,更長遠的規劃是將飛行器燃料電池上積累的模塊化經驗復制到汽車、船舶和分布式電源領域。
據報道,濟美動力的測試方向是通過“搭積木”的方式,結合多個小功率燃料電池模塊,形成大功率電池主體。他說,這種“去中心化”結構下,多個電池燃料模塊可以根據實際電池燃料模塊,簡化結構,提高整體效率。
團隊方面,濟美動力創始人宋珂曾是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汽車學院車輛工程博士,同濟大學燃料電池創新研究所所長。團隊其他核心團隊大部分畢業于同濟大學汽車學院,來自上燃動力、博格華納等公司,大部分擁有15年以上氫燃料電池行業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