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次曝光不涉及氫能源電池行業的京城股份,卻開啟了連板之路。
3月24日,京城股份開盤漲停,最終報收23.84元/股,總市值115.6億元。
3月17日以來,京城股份在6個交易日內獲得4個漲停板,累計漲幅超過56%。
“21天14板”
京城股份在二級市場上備受追捧,與其氫能概念標簽密切相關。
在2021年半年報中,京城股份披露,公司主要產品有車用液化天然氣(LNG)氣瓶、車用壓縮天然氣(CNG)氣瓶、氫燃料電池用鋁內膽碳纖維全纏繞復合氣瓶和低溫儲罐等。
此外,京城股份還宣布,公司已在氫能領域批量銷售多家汽車廠儲氫系統。
最近,氫能產業迎來了重磅利好。3月23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明確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組成部分,氫能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關鍵發展方向,氫能是能源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這是氫能在2019年兩屆會議上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后正式落地的頂層氫能設計。
但嚴格來說,京城股份只與氫能概念有關。京城股份前身為北人印刷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4月宣布重組,注入氣體儲運業務,剝離印刷機業務。
3月24日晚,京城股份還發布股價變動公告,稱公司主營業務為氣體儲運裝備制造業,不涉及氫能源電池行業,且儲氫瓶等相關產品銷售收入相對較小,對公司業績的貢獻有限。
據悉,《國際金融報》的記者曾以投資者身份致電京城股份證券部,對方表示:“公司產品按生產工藝和材質劃分,不是按照裝的什么氣體,所以財務報告中無氫能相關的具體數據。未來,氫能儲運是公司的重點發展方向。”
京城股份不是第一次趕上氫能板塊利好消息的“便車”。
2021年11月18日,政策端釋放氫能,京城股份翌日應聲漲停,開啟連板之路。2021年11月19日至12月20日21個交易日,京城股份共獲得14個漲停板,股價從6.35元/股上漲至26.18元/股,漲幅高達312.28%。在連續收到數個漲停并發布多則股價異動公告后,京城股份終于透露,稱不涉及氫能電池行業。
京城股份的瘋狂趨勢引起了監管機構的關注。2021年12月,上交所披露了交易監管信息,稱已重點監控京城股份等嚴重異常波動的股票。
跨界并購
并購重組是京城股份飆漲的另一個邏輯。
京城股份在24日的股價異動公告中提到,公司正在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北洋天青80%的股權,并籌集配套資金,已收中國證監會出具的核準批復。
但京城股份重組之路可謂曲折。
早在2020年8月,京城股份就在籌劃上述重組事項。當時,公司計劃收購北洋天青80%的股權,交易價格預估為2億元至2.64億元。
然而,2021年5月19日,證監會因其未充分披露標的資產可持續盈利能力和業績預測合理性,否決了京城股份重組申請。
2021年6月11日,京城股份決定繼續推進上述重組事項。
今年1月26日,京城股份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許可申請中止審查通知書》,隨后向證監會申請恢復審查。
3月9日,京城股份收到中國證監會出具的恢復審查通知書。
據報道,北洋天青主要從事機器人與自動化裝備、自動化立體倉庫和倉儲物流設備、機械電子設備、大型自動化系統和生產線開發、生產、銷售、工程安裝等。京城股份表示,收購北洋天青股權有助于增強公司經營的核心競爭力,提高資產質量、改善財務狀況、提高可持續盈利能力。
京城股份連板背后,也有游資做推手。
Choice數據顯示,2021年11月23日以來,京城股份共19次登上龍虎榜,“拉薩幫”赫然在列。具體來說,近三個月來,東方財富證券拉薩東環路第一營業部上榜8次,買入1.97億元,賣出1.64億元;東方財富證券拉薩東環路第二營業部上榜7次,買入1.16億元,賣出1.03億元;東方財富證券拉薩團結路第一營業部上榜6次,買入1.22億元,賣出1.3億元。
連年虧損
與股價上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京城股份的業績面。
根據2021年報,京城股份實現營收11.83億元,同比增長8.67%,歸母凈利潤虧損2328.23萬元,同比由盈轉虧。
虧損是京城股份業績的主旋律。2015年至2020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08億元、-1.49億元、0.21億元、0.94億元、1.30億元、1.56億元。自2006年以來,京城股份連續16年扣除非凈利潤均為負值,未實現盈利。截至2021年底,累計虧損額超過20億元。
由于業績連損,京城股份分別在2020年、2017年、2014年、2010年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京城股份經營現金流情況也不理想。數據顯示,其2021年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為-3269.47萬元,2020年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為-2791.11萬元,均處于流出狀態。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