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議推薦:2022中國(西部)氫能產業大會
3月9日晚,寶豐能源發布2021年年度報告,2021年多項數據創歷史新高。年營業收入233億元,同比增長46.29%;歸母公司凈利潤70.70億元,同比增長52.95%。據統計,寶豐能源連續七年保持營業收入高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31.38%。與2019年上市時相比,凈利潤翻了一番,盈利能力持續上升。
據年報顯示,寶豐能源長期保持低負債率,2021年下降至30.84%,資產安全性高、擴張潛力大,在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寶豐能源造血能力強,2021年經營現金流達101.57億元,同比大增56%。在業績創新高的同時,寶豐能源也保持著高分紅水平,2018-2020年累計分紅達到61.56億元。2021年,公司計劃向全體股東發放20.48億元現金紅利,這來自于對未來經營持續改善的信心。
2021年,氫能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國家頂層設計翹首以盼。氫能是實現工業、交通、建筑等領域大規模深度脫碳的最佳選擇之一,對應對氣候變化,促進全球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寶豐能源順應全球能源革命趨勢,積極實施國家低碳能源發展戰略,率先布局氫能產業,致力于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綠氫生產廠和供應商。
促進規模和成本優勢,建設深厚的護城河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市場環境,寶豐
目前,寶豐能源是國內煤制烯烴龍頭企業之一,烯烴產量占全國煤制烯烴總產量的10%以上,仍在擴產中。公司正在寧東建設三期100萬噸/年烯烴項目,將于2022年底投產,同時推進寧東四期烯烴項目進程。同時,內蒙古400萬噸/年煤制烯烴項目的審批已進入最后階段。根據國家政策,未來除國家規劃項目外,烯烴產業將不再審批新項目,寶豐能源近三年將超600萬噸/年的煤制烯烴產能規模將更具競爭力。
在成本方面,寶豐能源堅持“高質量創新發展、高端化集群發展、高規格綠色發展”的理念,循環經濟產業鏈一次性規劃,集中布局,形成了大型單體規模的產業集群,上下游生產單元緊密相連,上一單元的產品直接成為下一單元的原料,大大降低了能源、物流和管理成本。一體化優勢帶來了顯著的成本優勢。寶豐能源單體項目投資、公輔設施投資及財務成本與國內同期同規模投產項目節約30%以上,運營成本比同行業同規模企業低35%左右。
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賦能高質量發展
目前,國家產業政策不斷強調,要提高煤炭作為化工原料的綜合利用效能,促進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的發展。在發展過程中,寶豐能源始終以科技創新引領企業和行業高質量發展。一方面推動產品“高端化、差異化、定制化”的發展,另一方面通過科技創新,不斷加強煤化工關鍵核心技術、工藝及裝備升級、節能降耗,實現煤炭資源的清潔高效利用。
在產品創新層面,2021年研發投入比去年同期增長32.48%,新增授權專利33項。成功開發了聚丙烯高熔指、薄壁注塑產品、茂金屬聚乙烯等7個牌號新產品,儲備了全產業鏈20多個項目和產品。其中,在建三期烯烴項目未來可生產EVA高端產品25萬噸/年。EVA樹脂是光伏封裝部件的關鍵材料。目前進口依賴約60%,進口替代空間巨大。
在工藝裝備層面,寶豐能源集成創新技術升級設備,加強工藝技術革新和管理,不斷降低成本。2021年,寶豐能源生產一噸烯烴的甲醇消耗量比去年同期減少1.14%,繼續保持行業最低水平。年內,公司還榮獲中國石油和化工聯合會煤制烯烴能效、水效雙料“領跑者”標桿企業稱號,位居煤制烯烴行業第一。公司還積極引入5g、大數據,將人工智能、工業物聯網、云計算、智能設備與煤炭開發利用深度融合,全面推進智慧礦山建設,以數字化賦能行業綠色優質發展,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努力推進綠氫產業鏈,錨定世界第一
在“雙碳”的背景下,寶豐能源前瞻性地布局了整個綠氫產業鏈,通過選擇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創建了大規模的可再生能源綠氫項目。該項目在規模、技術和減排能效方面具有突出優勢,對清潔能源“綠氫”的推廣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目前,寶豐能源已形成全球最大的3億平方米“綠氫”產能和1.5億平方米綠氧產能,并以每年新增3億標方綠氫產能的速度不斷擴大。未來將形成年產百億標方、百萬噸綠氫產業的規模。該項目整合了世界頂尖工藝裝備,未來綠氫綜合成本可降至每標方0.7元,在行業內最低。
寶豐能源生產的部分綠氫直接供應化工生產系統,取代化石能源生產化工材料,推動化工產業鏈實現零碳變革;另一部分將向制氫儲能、氫氣儲運、加氫站建設方向全面發展,實現全產業鏈聯動發展,有效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助力“碳中和”。
近日,在全國兩會期間,國家領導人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表示,綠色轉型應先立后破。要實現“雙碳”目標,必須立足國情,堅持穩中求進、逐步實現。目前,布倫特原油價格不斷創新高,全球能源結構正在被改寫。在瞬息萬變的經濟環境下,寶豐能源正在充分發揮其高端煤基新材料和氫能產業一體化的優勢。在綠色能源革命的浪潮中,錨定了世界上最大的綠氫生產廠和供應商,全力推動國家能源結構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