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了《2022年關稅調整方案》,對954種商品實施了低于最惠國稅率的暫定進口稅率。根據最新的進口商品暫定稅率表,從2022年1月1日起,燃料電池膜電極組件、雙極板等關鍵部件的進口關稅將繼續降低。業內人士認為,降低燃料電池核心部件的進口稅率有利于產業發展。一方面,核心技術的本土化經得起市場的考驗;另一方面,降低進口關稅將促進成本和產業化的下降。
供氫系統需求有望超千億元
根據最新的稅率調整方案,繼今年燃料電池增壓器等部件進口關稅下調后,燃料電池增壓器、循環泵、膜電極、雙極板、碳電極片等產品的進口稅率將從7%-10%降至2%-5%。
近年來,我國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迅速,未來發展空間巨大。據中國氫能聯盟統計,2016-2019年,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量從629輛增長到2737輛,復合增長率為63%;據估計,2025年中國氫能汽車預計將達到10萬輛,2030年100萬輛,2060年500萬輛。根據這一預測,華泰證券認為,到2030年,對燃料電池系統+儲氫供氫系統的需求有望超過千億元。
國盛證券分析認為,降低燃料電池核心部件進口稅率,一方面將降低系統生產成本,加快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另一方面也有望加快海外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加快行業技術進步和國內替代。
同時,隨著首批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的確定和相關政策的實施,國盛證券認為,十四五期間燃料電池行業將迎來十倍以上的增長,下游需求有望集中釋放,核心部件進口關稅的降低也為行業的快速擴張提供了政策保障。
本土產品技術進步顯著
記者了解到,隨著資本的推動,人才技術的引進和產業配套政策的日益完善,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核心技術的國產化進程加快,燃料電池零部件逐實現本土化替代。
清極能源董事長錢偉表示,降低進口關稅一方面是中國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的體現;另一方面,近兩年來,國內燃料電池關鍵部件在可靠性和成本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與國外產品相比,不再緊張。
進口關稅的降低將在一定程度上給國內相關企業帶來市場競爭壓力。在這方面,錢偉認為,在國內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即使關稅降低,國外燃料電池產品的優勢也不明顯。對于在產品開發和技術研究方面繼續投資的大型企業,自主產品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優勢。此外,市場競爭將使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成本下降空間有限的企業退出,有利于淘汰落后的產能。
此外,錢偉強調,降低進口關稅不僅可以降低中小企業的生產成本,還可以鼓勵優勢企業面對外資競爭,迫使其進一步提高本土產品的本土化技術優勢。
持續投資尋求突破
根據華泰證券的研究,目前氫燃料電池的國產化率已接近70%,但在質子交換膜、催化劑、碳紙等關鍵材料中,仍以進口為主。
錢偉進一步表示,事實上,中國在零部件、膜電極、雙極板等零部件的制造方面有一定的優勢,并在不斷進步。但膜材料、碳紙、碳纖維等燃料電池關鍵材料與國外企業仍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國內相關企業已開始聯合研究,但值得注意的是,整個產業鏈從發動機、零部件、電堆、膜電極雙極板到原材料,研發驗證系統鏈的過程非常長,也需要很長的驗證迭代時間,燃料電池關鍵材料領域的研發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資源。
“雖然材料是關鍵環節,但單一材料在整個堆系統中的比例很低,短期內原材料研發的經濟效益很低。氫燃料電池目前的市場規模尚未開放,相關原材料的市場份額較小。如果產生規模效益,將迫使原材料行業加速發展。”針對上述問題,錢偉指出,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在原材料方面有深厚研發經驗的企業已經開始研發燃料電池相關材料。對于原材料制造商,除了加強與國內外企業的合作與交流外,還應繼續投資于技術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