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氫能頂層政策出臺的預期正在升溫。
12月17日,深圳發布《深圳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深圳氫能產業規模將達到500億元,2035年將達到2000億元。
在A股方面,氫能概念股相繼上漲,許多氫相關公司頻頻宣布,氫相關業務收入占比較小,或者沒有氫能產品形成收入,但仍沒有阻止市場基金的青睞。
深圳提出了2000億元的目標。
《深圳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于12月17日正式發布。
根據《規劃》,到2025年,深圳將形成相對完整的氫能產業發展生態系統,建設氫能產業技術源頭、先進制造集聚高地、多場景應用示范基地,實現氫能商業應用,氫能產業規模500億元。
展望2035年,深圳氫能產業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形成集氫氣制、儲、運、加、用于一體、關鍵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氫能產業體系。氫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明顯提高,有力支撐了深圳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目前,深圳在氫能關鍵領域掌握了一批核心技術,取得了一系列國內領先技術成果,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同時,從氫氣制取、儲運、加注,到燃料電池的關鍵材料和部件、膜電極、電堆,再到系統集成、應用產品、標準測試和運營服務,深圳已初步形成相對完整的氫能產業鏈。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北京、上海、河北、四川、山東等地已出臺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廣東、重慶、浙江、河南等地出臺了氫燃料汽車細分專項政策。
其中,北京明確表示,2023年前,將培育5至8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氫能產業鏈龍頭企業,京津冀地區產業鏈規模將超過500億元,碳排放將減少100萬噸。
到2023年,上海將有近100座加氫站,產量約1000億元,推廣近1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
機構對氫能投資機會持樂觀態度
在積極政策的推動下,市場對未來氫能應用場景的預期更加明確。近日,多家機構發布報告,表示對氫能行業的投資機會持樂觀態度。
長江證券在12月17日的研究報告中表示,氫能作為一種清潔、高效、靈活的二次能源,可廣泛應用于交通、儲能、工業生產、建筑能源等領域。短途氣態拖車氫運輸最好,中長期液氫運輸潛力大,燃料電池商用車前景廣闊。
光大證券在研究報告中表示,氫能下游的使用方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交通、儲能、工業等領域,其中交通是氫能消費的重要突破口,對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
平安證券指出,隨著碳市場的推進,對綠氫的需求逐漸增加。未來,大規模光伏發電或風力發電配套電解水生產綠氫將成為一種趨勢。綠氫產業的發展將促進電解槽和新能源設備的需求,新能源運營商也將受益。
在A股市場,氫能概念股在市場上很受歡迎,許多上市公司一再澄清,氫相關業務在公司的整體收入和利潤中所占比例相對較小。
近12個交易日收獲10個漲停板,累計漲幅高達168%的京城股份披露,公司主要從事氣體儲運設備制造,不涉及氫能電池行業,儲氫瓶等相關產品的銷售收入占主要產品的比重較小,業績貢獻有限。
自12月9日以來,藍科高新公司已收獲7連板,累計上漲95%。公司主要經營壓力容器等產品。現有的氫能技術主要用于設備制造,目前沒有任何形成收入的氫能產品。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家港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液態陽光加氫站,技術成果歸后者所有。公司只負責設備的產業化制造,不享受相關技術成果。
蘭石重裝連續四個交易日漲停,表示主要從事氫能領域的前端設備供應。截至目前,公司在氫能領域的累計銷售收入為948萬元,僅占前三季度總收入的0.3%,在手訂單10299萬元。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