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12月8日收盤,京城股份已收獲六連板,報收15.71元/股,股價近六年創新高。
12月7日晚,由于連續兩個交易日收盤價漲幅偏差超過20%,京城股份再次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公司表示,除發行股份、支付現金購買資產、募集配套資金外,公司及其控股股東京城機電無應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項。
并購重組,一波三折
公告中披露的事項是指京城股份正準備購買青島北洋天青數聯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洋天青)80%的股權。北洋天青以家電行業為基礎,面向制造業,是生產線智能化、信息化建設、升級改造的解決方案提供商。
這件事從去年8月開始,京城股份摘帽之前就開始規劃了。當時暫定標的資產(即北洋天青80%股權)的估計交易價格為2億-2.64億元。沒過多久,公司就收到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問詢函,要求公司說明收購標的資產的主要考慮和合理性,以及新三板退市前市值大幅增長的原因。
2021年5月,并購重組審核委員會因申請人未能充分披露標的資產的可持續盈利能力和業績預測的合理性,拒絕了公司的并購,不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第四十三條的規定。
然而,京城股份并沒有停止并購。9月,公司提交了發行股份、支付現金購買資產、籌集配套資金的報告(草案)。最新進展是,根據新簽署的《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協議之補充協議》,京城股份于12月2日發布修訂稿,修訂并披露了交易現金對價的支付方式。
關于收購北洋天青的原因,京城股份有限公司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收購北洋天青是因為公司想成為雙主線,增加新的盈利點、提高盈利能力、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北洋天青多年來一直深入其領域。此外,大股東的產業方向也是智能制造方向,京城股份也有責任在這個方向上工作。
業績不穩定多次戴帽,氫能布局面臨挑戰
從2018年到2020年,京城股份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僅為2020年的正值,為1.56億元,其余兩年均為負值。連續兩年的業績虧損,使京城股份在去年實施了退市風險警告。今年4月初,公司撤銷了退市風險警告,公司a股簡稱從*ST京城改為京城股份。2021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再次虧損。
公司業績不穩定,連續兩年經常出現業績虧損。去年并不是公司第一次實施退市風險警告。2014年、2017年,公司都曾被實施了這一風險警告。
在京城股份基本面不樂觀的背景下,公司股價連續漲停,與氫能/燃料電池概念板塊密切相關。在碳中和與冬奧會的歷史機遇下,氫能得到了加速。
根據京城股份公告,公司正在加快與國內知名汽車廠的對接步伐,使許多配備公司生產的高壓儲氫氣瓶和供氫系統的新車輛獲得產品公告,確保后續新開發產品的應用。此外,京城股份還積極承擔北京市科委氫燃料電池汽車研究項目,為公司未來氫能產業鏈的發展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公司生產的35Mpa高壓鋁內膽碳纖維全纏繞復合氣瓶(儲氫氣瓶)已批量應用于氫燃料電池汽車、無人機和燃料電池備用電源領域。
對于京城股份的連續漲停,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表示,任何缺乏業績同步支撐因素的股價上漲,都可能是由于估值方法的變化,尤其是熱門概念配合游資炒作。
“氫能首先要解決的是氫從哪里來,這個問題還在克服。氫能還處于布局階段,沒有實質性的好處?,F實中行動還是比較少的,那么公司應該從哪里盈利呢?”廈門大學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