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主導的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的啟動,為行業敲響了“發令槍”,有望為行業帶來新一輪政策催化劑,加快產業訂單落地,利好市場預期對于氫能產業的前景。我們繼續推薦氫能產業鏈具有先發優勢的龍頭企業,也可以重點推薦在相關城市群有產業布局的企業。
京津冀落花后,政策持續升溫
8月23日,北京財政公眾號發布:近日,由北京牽頭申報的京津冀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被國家五部委聯合批準為首批示范城市群。在4年示范期間,五部委將對入圍的城市群按照其目標完成情況,通過“以獎代補”方式給予獎勵。北京市大興區聯合海淀、昌平等六個區,以及天津濱海新區、河北省保定市、唐山市、山東省濱州市、淄博市等共12個市(區)組成示范城市群。預計后續還有其他城市群名單公布,行業政策正在逐步升溫。
補貼兌現更進一步,行業“發令槍”吹響
去年9月,五部委發布《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明確了未來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補貼的原則和框架,但示范城市名單尚未實施?;谏现艹雠_的氫能產業規劃,北京率先公布入圍名單,顯示出積極的政策態度。根據新的補貼政策,2020年至2023年每個城市群的補貼金額上限為15+2億元。企業將根據汽車銷量、電堆功率、負載質量等進行加權積分,按積分比例參與補貼分配。政策導向是鼓勵企業盡快實現規?;黾哟蠊β孰姸押透哓摵绍囕v的銷量。示范城市群名單的逐步實施,意味著行業對補貼的預期更加清晰,相當于行業“發令槍”吹響,企業布局方向更加清晰,正式訂單落地也會加速。
市場空間增長明顯,多項應用凸顯氫能優勢
此前,北京市規劃提出,到2025年,北京將推廣1萬輛以上氫燃料電池汽車,2025年京津冀氫能產值將達到1000億元。我們預計汽車的推廣2025年該城市群規模可達1.8-2.1萬輛,全國推廣車輛可達10萬輛,市場增長空間明顯。此外,北京的初步規劃還創新性地提出了氫能應用場景,包括京津冀燃料電池重卡貨運走廊建設、冷鏈物流場景氫燃料叉車更換、探索軌道交通、船舶和無人機中的氫能。在醫療等領域的示范應用。未來在“碳中和”的政策目標下,預計氫能作為能源轉換載體的優勢將更加突出,或帶動更大的市場空間。
風險因素:
關鍵技術進展低于預期;產業鏈成本降幅低于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