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毅中:制氫需制定標準以及合理務實的規劃,防止盲目
作者:官方
來源:互聯網
所屬欄目:頻道
發布時間:2021-01-11 20:43
[ 導讀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王琳琳)1月7日,在新京報舉辦的“智引未來,向新而生”第十六屆超級汽車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王琳琳)1月7日,在新京報舉辦的“智引未來,向新而生”第十六屆超級汽車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長李毅中表示,近兩年氫燃料電池汽車成為熱門話題和投資風口,在氫能產業鏈中,制氫是源頭,需堅持“灰氫不可取、藍氫方可用、廢氫可回收、綠氫是方向”。
李毅中認為,制氫需要有一個合理的、務實的規劃,制定標準,明確方向,防止盲目。需相關部門組織調研編制,根據應用場景、市場需求,從能源革命的視角提出氫源階段總量、布局、路線等指導意見及相應的標準、規范,同時要抓試點示范。目前,氫能已成為國際能源熱門話題。美、德、法、日等都陸續出臺了國家級的氫能規劃或預案。
近日麥肯錫發布“美國氫能源經濟路線圖”,提出到2030年美國氫需求達1700萬噸,2050年達6300萬噸。法國政府公布了“國家氫能源計劃”,提出2030年生產清潔氫氣60萬噸,減排CO2 600萬噸。
歐盟已有14個成員國制定各自氫能發展規劃,認為短期內可以利用CCUS(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利用)發展藍氫作為過渡,同時集中資源聚焦發展可再生能源電解水的無碳綠氫;此外歐盟2020年7月發布了“歐盟氫能戰略”,計劃2030年生產1000萬噸氫氣,法德兩方宣稱合建大型電解水制氫工廠。日本在福島建設新能源研究基地,用光伏發電電解水年制氫能力900噸,2020年6月建成投產,發達國家的做法值得借鑒。而我國河北省張家口市沽源縣已有中德合資建設年產1500噸氫氣的風電電解水項目已在建。新京報記者 王琳琳編輯 李薇佳 校對 王心
免責聲明:凡注明來源為“氫啟未來網:xxx(署名)”,除與氫啟未來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者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
違者必究。非本網作品均來自互聯網,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如需轉載,
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有涉及版權問題,可聯系我們直接刪除處理。詳情請點擊下方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