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蘭皇家殼牌公司經過兩年的建設,在萊茵煉油廠的威賽林工廠建立了歐洲最大的氫電解工廠,并進一步擴展到替代能源領域。
Refhyne核電站的發電量為10兆瓦(MW),將作為歐盟資助的財團的一部分生產綠色燃料,該財團已將目光投向科隆附近的一個100兆瓦發電廠。
萊茵殼牌能源和化工園區負責人馬可·里奇拉思(Marco Richrath)在小型設施的啟動儀式上說,Refhyne II可能在2024年開始運營。
當氫是通過電解從風能或太陽能的可再生能源中產生時,它被認為是“綠色”的,但是從化石燃料中產生的“灰色”氫目前是許多標準工業過程的原料。
綠氫可以在能源、流動性、供熱和難脫碳工業中發揮作用。
殼牌公司還致力于利用可再生電力和生物量生產可持續航空燃料,并開發液化可再生天然氣(bio-LNG)工廠。
在荷蘭一家法院裁定必須大幅深化溫室氣體減排計劃后,該國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
Refhyne聚合物電解質膜(PEM)電解槽每年將生產1300噸綠氫。這座工廠耗資約2000萬歐元(2372萬美元),其中一半來自歐盟基金。
該財團還包括電解槽生產商ITM Power、研究機構SINTEF以及咨詢公司Sphera和Element Energy。
北萊茵-威斯特伐利亞州州長拉斯切特說:“這座核電站幫助我們規劃出一條通向氣候中立的道路,同時保持我們地區的經濟創新。”。
殼牌(Shell)駐德國首席執行官費比安?齊格勒(Fabian Ziegler)指出,綠色氫價格仍然是化石氫價格的5倍,但他表示,通過規模化和高效的供應鏈,這一價格可以降低一半,其余部分將通過圍繞可再生能源支持和碳價格的政策干預加以抵消。
Richrath表示,殼牌正與戴姆勒、Uniper、Remondis、蒂森克虜伯、DHL和萊茵能源等合作伙伴在氫氣管道和加油站、生物燃料和回收利用等領域展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