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降低對進口原油的依賴,中國需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新能源領域找到突破口。如果我們把注意力轉向煤化工產品,就會發現甲醇在汽車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
就來源而言,制備甲醇的方法多種多樣,甲醇可以由煤或天然氣制成。綜合社會成本較低,可以大大降低汽車的生產和使用成本。同時,可以有效解決化石能源的高度進口依賴和碳排放、能源安全和生態問題。其次,甲醇汽車比燃油動力更強,燃燒更徹底,排放更清潔。
加快甲醇深度利用彌補新能源短缺。
在管理體制方面,中國甲醇汽車已經完成了發展政策、行政管理、技術標準、市場準入規則和組織推廣應用,這幾次是大規模應用的基礎。
吉利商用車通過對乘用車和商用車的研究,經過十年的技術研發,獲得了60多項甲醇車專利和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完成了m-tech甲醇動力技術的自主研發。2019年,吉利商用車遙控車M100甲醇重卡正式發布上市,成為國內唯一獲得工信部發布的甲醇汽車產品公告的甲醇汽車生產企業。
如何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綠色甲醇,同時為汽車提供更多的新能源,是吉利很多年來一直在探討甲醇汽車的發展方向。這也是我國能源多元化戰略必須走的特色發展道路。
吉利七八年前入股了冰島國際碳循環公司,研究用二氧化碳生產甲醇。目前,已取得積極進展。在中國,中國科學院也有一個研究小組,研究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的方法。這項技術一旦實現并應用于商業領域,將從源頭上減少碳排放,實現甲醇由單一功能清潔能源向可再生綠色甲醇的升級,成為賦予更多新能源屬性的“液態陽光”。這也將促進氫能產業鏈的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解決氫能生產、儲存、運輸和加工成本高的痛點。從應用推廣的角度看,綠色甲醇技術的發展也將帶動其他新能源技術的快速發展。
綠色甲醇具有較高的能量密度,是一種理想的液體儲能和輸送方式。作為一種高密度儲氫材料,每噸甲醇與水重整可生產180kg氫氣,比高壓或低溫液態儲氫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同時,由于甲醇的高壓液體特性,還可以防止運輸過程中氫氣泄漏的風險。
同時,甲醇發電技術也可以應用到電力交換技術中,提高電力交換基站的經濟性和利用率。與柴油相比,甲醇發電成本更低,污染更小,應設置儲運門檻,降低被盜風險。與氫燃料電廠相比,甲醇燃料電廠占地面積小,安全性高,降低了土地成本。它們可以在地價較高的城市地區推廣,這也促進了權力交換制度的推廣。
因此,我們說甲醇不能被看作是一種孤立的能源方式。在整個新能源體系中,它實際上可以起到非常大的推動作用。目前,綠色甲醇的生產效率得到了提高。相關研究數據表明,電解水制氫與煤化工耦合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產甲醇,可使1.5噸煤增產2噸甲醇,減少3噸二氧化碳排放,從而在減排的同時增加甲醇產量。如何加快綠色甲醇等新能源技術的協同應用,是一個值得進一步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