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疫苗的貢獻,Covid-19大流行正在慢慢開始減弱,并逐漸失去其攻擊性,其對全世界人民健康的影響也隨之減少。
然而,雖然這一流行病對健康的影響似乎正在消退,但全球范圍內,許多企業被封鎖和被迫關閉一年半所造成的負面經濟影響正受到嚴重影響,而且似乎必然會持續到衛生緊急狀況結束之后。
為了支持和鼓勵經濟的“重啟”和復蘇,歐盟啟動了一項“復蘇和復原計劃”,撥出大量資金,在今后幾年中不僅用于幫助有困難的國家采取應急措施,同時刺激經濟和生產增長,使生產模式現代化,特別是環境平衡,由于使用不可再生、高污染的能源,環境平衡正日益面臨危機。
意大利將獲得超過2000億歐元的歐洲資金,用于開發自己的項目,以擺脫經濟危機的蔓延,意大利當然希望利用這些資金不僅填補國家生產結構中各種“封鎖”造成的漏洞,同時實施一系列戰略項目,不僅能夠提高生產部門的效率,而且能夠提高公共行政、衛生和司法系統的效率。
簡言之,目前嶄露頭角的“復蘇與恢復計劃”可能被證明是意大利發展和現代化的強大動力。
意大利向歐盟各機構提交的項目包括,在下一個十年計劃的470億歐元中,初步撥款超過2億歐元,用于促進可再生能源領域,特別是氫能領域的研發。
為什么是氫氣?
氫可能是宇宙中最豐富的“清潔”能源。功能齊全,安全可靠;當從可再生能源獲得時,它不會對環境產生有害的排放。
然而,它在自然界中是不可能以氣態存在的,而氣態是唯一可以用作能源的,因為它總是與其他元素結合在一起,比如水中的氧和作為氣體的甲烷。
用于從水中的氧氣和甲烷中“分離”氫氣的傳統工藝消耗了大量電力,這使得這些工藝不僅非常昂貴,而且污染嚴重,矛盾的是,為了生產清潔能源,環境無論如何都會受到“污染”,尤其是如果像最近的情況一樣,所需的電力是用傳統的不可再生能源(煤、天然氣和石油)生產的話。
氣態氫的最佳來源是海洋。電解可以很容易地將氫和氧分離,并以氣態形式儲存起來作為能源。
用于開發這一工藝的電解電池消耗了大量能源,幸運的是,科學正在尋找一種不產生污染的方法,利用太陽能、風能,尤其是海浪能。
海洋能源的使用為制氫創造了一種“循環經濟”:從幾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海水主要來源,可以利用波浪和潮汐運動提供的能量提取氫氣。
世界人口的40%生活在離海100公里以內,這表明了海浪和潮汐能作為經濟、氣候和環境方面可持續發展的引擎的潛力。
如今,現代的、非侵入性的工具可用于從海浪中提取電力,例如“企鵝”,這是意大利制造的一種裝置,放置在50米深的地方,可以在不傷害海洋動植物的情況下產生電力。
意大利科學家智慧和創造力的另一個例子是慣性海浪轉換器(ISWEC),這是一種安裝在15米長船體內的裝置,它的海洋面積僅為150平方米,每年能夠產生250兆瓦的電力,從而能夠減少68噸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中。
有了這些裝置和未來幾年技術將發展的其他裝置,就有可能在工業規模上為生產氣態氫的電解槽供電,在未來15年內,每年至少生產10萬噸“綠色”氫,從而大大減少空氣污染,對經濟、環境和氣候產生積極影響。
2020年夏天,歐盟啟動了一個名為“氫戰略”的項目,資金為4700億歐元,用于研究和生產項目,能夠為歐盟國家配備電解工具,到2024年底至少生產100萬噸“綠色”氫。
對抗二氧化碳排放的斗爭有增無減:在美國,在特朗普就任總統后,美國重申了減排的承諾;在中國,在最新的五年計劃中,預測到2030年底,進入大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減少65%;在歐洲,它一直處于制造波浪能和潮汐能裝置的前沿,并將其技術出口到美國、澳大利亞和中國。
據氫能理事會(Hydrogen Council)稱,未來歐洲和中國將在海浪和潮汐能的生產以及“綠色氫”的相關生產方面展開競爭與合作。氫能理事會由來自世界各地的100多家公司組成,他們對向氫能過渡有著共同的長期愿景。
特別是中國,在其十四五規劃中,在經歷了幾十年的高速經濟發展之后,作為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和全球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中國承諾“發展和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通過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保護與發展的適當平衡”,正如其自然資源部部長陸昊明確指出的那樣。
這聽起來像是政客在會議上的甜言蜜語和陳詞濫調。
然而,就中國及其自然資源部長而言,言行一致。
作為《節能技術和新能源汽車路線圖2.0》的一部分,中國設定了到2035年底,每年生產10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和200萬噸氫氣的目標。
《中國氫能產業發展報告2020》預測,到2050年底,氫能將滿足能源需求的10%,而氫燃料電池汽車數量將增至3000萬輛,制氫量將達到6000萬噸。
為了實現這些前景,中國在深圳建立了“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并與意大利“國際世界集團”共同開發了“中歐利用海浪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制氫合作項目”。
這些都是具體的項目,得益于意大利的創造力和中國人的理性和務實精神,我們必須繼續投資和工作,尤其是要讓第三次工業革命比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沾滿煤炭的革命更干凈。
這些項目似乎與“恢復和復原計劃”在歐洲和意大利層面所設想的項目一致,該計劃應能引導我們走出這一流行病帶來的經濟低迷。它們應當得到資助和支持,因為它們不僅能夠為經濟的復蘇和復興作出貢獻,而且能夠為重建一個更清潔、更宜居的世界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