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光伏企業再次受到關注,不是因為光伏項目的簽約數量,而是因為氫能的部署。
無錫隆基氫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光伏發電大佬隆基集團于2021年4月創立的。公司企業查證相關資料表明,該企業由西安隆基氫能科技有限公司100%控股,后者是隆基股份相關企業。
一個月前,陽光電源發布了中國首個綠氫SEP50 PEM電解槽,功率為250kW,是我國可以批量生產的最大的PEM電解槽。早在19年,陽光電源就與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在安徽省合肥簽定了制氫產業化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針對大功率PEM電解制氫技術,開展協同研究。
除此之外,晶科科技、寶豐能源等光伏企業也在深入開展氫能源項目。
光伏企業跨界氫能的意圖是什么?
首要務必表明的是,在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認為,光伏企業借助光伏發電,再電解水制氫,并不算跨界。更重要的是,光伏目前并不便宜。
據韓曉平介紹,光伏發電一年只使用1300小時,在很多地方1400到1500小時,這使得傳輸成本非常高。“因此,公司正在考慮是否可以在附近將光伏發電轉化為氫氣,以取代天然氣、煤炭和其他能源。”換句話說,光伏公司正在為自己尋找另一個可能的增長來源。
更重要的是,在全球能源革命的大背景下,各國在氫能領域的競賽已經開始。
中國氫能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同濟大學教授余卓平指出,盡管氫燃料電池技術應用現階段還不完善,但沒有一個國家愿意承擔巨大的機會成本。
咱們的鄰居日本是世界上最早下注于氫能源的國家之一。
到目前為止,日本在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從今年開始,日本從澳大利亞進口液態氫,標志著氫能商業化邁出堅實的一步。
韓國最近宣布開發氫能燃氣輪機,未來將實現無碳發電。
再看看能源巨頭俄羅斯。
去年年底,俄羅斯發布《2024年前俄羅斯聯邦氫能發展行動計劃》,明確到2024年氫能產業鏈全面建成。在今年的4月,《2024年前俄羅斯氫能發展構想》強調,到2050年,俄羅斯氫能出口貿易將做到790-3340萬噸,出口貿易收益將做到236-1002億美元。
大家都知道,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自然資源都非常豐富。大力發展氫能的意圖是什么?業內人士認為,這主要是因為歐盟和中國這兩個俄羅斯最大的能源出口市場正在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這很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傳統化石能源的出口。
數據說話。
去年,俄羅斯對歐盟的煤炭進口下降了近40%,俄羅斯正在尋求能源轉型,而氫是目前的最佳選擇。
德國能源巨頭E.ON的首席執行官Johannes Teyssen去年曾表示:“2019年,我們沒想到10年內會大規模使用氫氣。”“但自今年以來,公用事業公司找到了一個可以使用氫的利基市場,在未來一到兩年內,氫將具有競爭力。”公司已開發了50個不同規模的制氫示范項目。
中國不會坐視不管。
國家能源局相關工作人員指出,能源法草案首次將氫能納入能源體系管理,促進氫能產業整體發展。“在我局正在研究編制的《能源技術創新十四五規劃》中,將氫能源和燃料電池技術列入“十四五”期內能源技術裝備的關鍵方向和主要任務。”
據公開數據顯示,迄今為止,我國已有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出臺了氫能規劃或相關指導方針。政策的認可促進了相關企業布局的確定。
從目前的能源狀況來看,電力雖然也可以實現低碳減排,但由于其不具有存儲功能,實際上很難交易。還有許多其他的可再生能源不能交易。“但隨著可再生能源向氫的轉化,氫可能成為大型交易的新能源工具。從這項交易的本質來看,氫可能成為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良好平臺。”余卓平認為。
因此,氫能甚至被稱為終極能源。
但客觀上講,我國氫能技術的發展還不完善,還存在許多問題。
中國氫能聯盟戰略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溫馨提醒說,與一部分發展較早的國家相比較,我國的氫能源技術還不健全,產業發展規劃也遭遇更多的難題,但這是開發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階段,所有參與者都應保持戰略重點。
據余卓平介紹,中國目前的制氫能力約為4100萬噸,其中石化能源是主要的制氫方式。“工業副產氫氣是708萬噸。電解水產生的氫非常小,只有50萬噸,約占1.5%,所以目前氫仍然是一個相對較高的碳結構。”
而且,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氫的生產是不低的。
該行業預計,到2025年,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的成本將達到0.3元/千瓦時。到時候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成本費用將降到25元。這是一個相對實惠的價格水平,能夠與汽柴油價格形成一定的競爭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氫可以負擔得起的價格,也存在使用鄰近性的問題。如果采用光伏制氫,運輸成本非常高,需要建立當地的產業鏈,盡快實現及時生產消化。
對于氫能來說,短期內難以實現盈利,但氫能的發展是一個必須堅決追求的戰略問題。